摘要文化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英文翻译不可避免地受到文化因素的作用。英文翻译不仅是一种语言翻译,更是一种文化翻译。翻译过程中的文化因素:思维方式、习俗文化和宗教信仰等,一直是翻译工作者关注的问题。只有深刻把握不同文化背景知识、不同民族思维模式的异同,以及英汉两种语言风格的差异,才能进行成功的翻译交际。 关键词:文化因素 翻译 作用 近些年来,翻译中的文化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人们重视翻译中的文化问题,源于对背景知识的影响的正确认识。在翻译实践中,由于文化不解与误解导致误译和错译的例子屡见不鲜。于是文化因素对英文翻译的作用,便成了众多学者的探讨对象。正如美国着名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所说:“就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译者的双文化(bicultural)功底甚至比双语(bilingualism)功底更重要,因为词语只有在起影响的文化语境中才有意义。”翻译并不像许多人想象得那么容易,深层次的思想意识方面的“文化鸿沟”时常难以逾越。由此可见,文化因素在翻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一 翻译与文化释义 1 翻译与文化的内涵 翻译的诞生给说不同语言的人们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它是人们彼此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桥梁。所谓翻译,就是应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是两个语言社会之间的交际过程和交际工具,它的目的是要促进本语言社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进步。 何谓文化?英国学者泰勒(E.B Tylor,1871)给“文化”下的定义是:“所谓文化或文明,即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学、习俗以及其它作为社会成员的人们能够获得的包括一切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合性整体。”文化并不是抽象的,它是我们所感知的一切。人类以自己的情感、技能和智慧创造了自己的文化,更新了自己的文化。不同民族语言不同、文化各异,但人类的能力本质是相同的。因为人类所创造的文化在深层意义上反映了人类的共同能力。各民族的文化都有同一性,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活动的多样性和观念的多元化使其文化内容和形式出现多样性,这就是文化异同的渊源。翻译则是应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是两个语言社会之间的交际过程和交际工具。 2 翻译与文化的联系 任何翻译都离不开文化,许多有经验的译者或翻译探讨者都比较注意文化与翻译的联系。谭载喜说:“翻译中对原文意思的理解,远远不是单纯的语言理解问题。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它受着文化的作用和制约。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对某段文字理解的正确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对有关文化的了解。关于译者来说,没有两种文化的对比知识,就无从谈起对语言文字的正确理解与表达。” 在翻译过程中,表面上存在着中外文字表达上的异同,仅仅从文字技巧上来着手是难以解决含义异同的,必须要从文化背景上来处理中外文字在表达内涵上的异同,因为这些异同源自生活上的不同而形成。文化背景对翻译是极其重要的,缺乏文化元素的译文等于缺乏了灵性的翻译。所谓“文化元素”其实也包括了译者对原文化背景、译文、译文文化背景、原文作者的气质和风格的了解、译者的气质和风格的混合体。 3 语言和文化的联系 瑞士语言学家Saussure把语言看成是社会现象。他认为,语言史和文化史总是交织在一起,彼此之间相互关系;民族的风俗习惯常反映在语言之中,阐明了不同民族间不同的语言与文化异同。美国语言学家Sapir认为,“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语言不仅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应该指出,语言和文化互相作用、互相影响;理解语言必须了解语言。”可见,不了解目的语的文化,便无法正确理解和应用该目的语,更无法进行沟通。当今,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流日益增多,密切的跨文化交流成了当今世界的主流,这就要求我们在了解相关国家的语言的同时,还必须要了解他们的文化知识,做到二者同步发展。 二 文化因素对英文翻译的作用 1 思维方式方面 翻译是语言的翻译,而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迥然不同的自然、社会条件使人们在思维习惯和表达方式上自然不同。西方民族惯用抽象性、由一到多的略论型思维方式,句子常以主语和谓语为核心,统摄多个短语和从句,由主到次,但形散而意合。而东方民族的综合思维方式,使得中国人注重整体和谐,强调“从多到一”的思维方式;句子结构上以动词为中心,以时间顺序为逻辑顺序,横向铺叙,层层推进,归纳总结,形成“流水型”的句式结构。英汉民族熟悉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决定了其在翻译过程中句式选择、遣词造句、词句省略等的不同。例如: “It had been a fine,golden autumn,a lovely farewell to those who would lose thEir youth,and some of them thEIr lives,before the leaves turned again in a peacetime fall.” 如直接译成: “那是一个夸姣的金秋,在离别了那些可能丢失他们的青春甚至生命的人之后,树叶才慢慢地落下。” 这种翻译显然受到了语言形式的拘束,译句结构混乱、呆板、没有条理性,且语言支离破碎。如将译文译成: “那是个天色晴朗、金黄可爱的秋天,夸姣的秋色为那些青年们送别。待到战后和平时期,黄叶纷飞的秋天再度来临时,当日的青年们已经失去了青春,有的甚至丧失了生命。” 就比较符合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不失为一段出色的翻译。再如奥运口号“北京欢迎您!”表达了中国人民欢迎世界各国人民到北京的心情,我们常见的译文为“welcome to Beijing!”翻译中句式的改变,使用英语祈使句,恰当地表达出中国人期盼奥运的热情。如译为 “Beijing is welcome you”,则语气过于清淡,英语毕业论文,效果大打折扣。 2 文化背景和社会习俗方面 不同的国家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文化背景异同对翻译实践产生很大的作用,并对翻译实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民族文化背景对语言的发展有极大的作用,每个民族的语言都会带有各自历史文化的痕迹。英汉民族的历史发展不同,因而语言中沉积的文化内涵也不相同。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体现为历史典故和习语;要译好不同语言中的习语和历史典故,就必须对该语言所反映的历史文化有所了解。Cowboy在汉语中常译为“牛仔”,英语毕业论文,所以很多人把“He runs a business as a cowboy”译为“他像牛仔一样管理公司。”其实“cowboy”在美国人心目中的真正形象是“独来独往、无拘无束、我行我素”。因此这句话应译为,“他办公司态度不诚实,缺乏经验技术,工作也大大咧咧。”汉语中常说:“说曹操,曹操到”,曹操是中国历史上的着名人物,但许多英语读者就不知他为何人。不过英语中有类似的说法:“Talk of the devil,and he’s sure to appear.”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