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翻译批评是支撑翻译学发展的一大支柱,在英语翻译教学中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影响。翻译批评能够帮助学生区别原文和译文的文体,使学生对翻译的性质、要求以及标准进行反思,提高学生的英语翻译能力。 【关键词】翻译批评 翻译教学 支柱 翻译能力 翻译批评是翻译理论的核心问题,是翻译实践的规范。很多翻译学家提出了多种不同的翻译批评的标准。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翻译学也从其他的学科中吸取了新的营养元素,翻译家们对翻译批评的讨论仍有着极高的热情。虽然翻译批评活动很早就有,但是作为学科结构所构成的理论研讨还处于起步阶段。如何以翻译批评来指导翻译教学成为教学改革的新亮点。 一 翻译批评与翻译教学之联系 《中国翻译词典》把翻译批评定义为:从广义上讲,翻译批评即参照一定的标准,对翻译过程及其译作质量与价值进行全面的评价,评价的标准因社会背景而异,评价的目的旨在促使译作最大限度地忠实于原作,并具有良好的社会价值。翻译批评除给予翻译实践以指导外,还充当着纽带的影响。 翻译学在发展当中有三大支柱,分别为翻译理论、翻译批评以及翻译实践。翻译批评是处于翻译理论和实践之间的桥梁,也是中介,它是翻译理论和实践之间不能缺少的一个环节。首先,翻译批评可以根据变化的翻译实践活动把翻译理论通过补充以及修正而不断丰富化;其次,翻译实践在理论方面进行构建需要一个桥梁,也就是翻译批评。翻译学的三大支柱构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系统,促进了系统内各个元素的整合,推动了翻译学的发展。正如纽马克所论:“翻译批评是翻译理论与实践的一条根本纽带”。此外我们还应该从多角度来讨论翻译批评,可以从宏观或者微观的角度来审视它的本质。翻译批评不仅要包括自己的翻译观等宏观角度的相关内容,还要包含翻译欣赏以及翻译评价等传统方面的相关内容。所以,温秀颖博士所给出的翻译评价的定义比较到位,他认为,翻译批评是以翻译批评的理论作为基础,对各种翻译出来的著作、翻译现象以及翻译的思潮进行评论的认知活动。它是一种翻译接受活动和翻译探讨活动,属于高层次的,有自己的独特地位的翻译活动;它不仅具有自律性,同时还具有他律性。我们可以看出,翻译批评所承担的不仅是对译本的评论和评价的基本任务,还要从宏观的层次上来认识翻译的思潮。 许钧认为:“翻译批评是对翻译活动的理性反思与评价,即包括对翻译本质、过程、技巧、手段、影响、作用的总体评析。就翻译批评的目的而言,英语论文网站,它并不仅仅在于对具体译作或译法作裁判性的是非判别,更在于对翻译活动何以进行、如何进行加以反思与检讨,进而开拓翻译的可行性,促进翻译活动健康而积极地发展,体现翻译活动具备的各种价值,真正起到翻译活动应有的影响。”将翻译批评与翻译教学相关联,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教授翻译理论、指导翻译实践,而不是把两者分开。翻译理论以翻译批评为基础才能有效地指导翻译实践,而对翻译实践的批评又丰富和校正了翻译理论。例如,教师首先让学生翻译原文,然后呈现参考译文,请学生将自己的译作与参考译文和原文进行比较,并讨论译文之差别。通过学生间的讨论和老师的评讲,提高了学生对原文的理解及译文的质量,也实现了翻译批评能力的提高。这种教学方式使翻译批评、理论和实践的三角联系得到了具体的展示。翻译教学是把翻译作为一门专业来进行教学,树立学生正确的翻译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翻译习惯,让学生掌握翻译的技巧,熟悉各种翻译理论以及翻译批评理论,这样学生具有了翻译素养和翻译的能力,成为翻译事业的后备人才。翻译教学已逐渐成为区别于语言学的独立的翻译学科,因此,翻译教学应该树立自己的学科意识,探究翻译教学的最佳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措施。在翻译教学当中引入翻译批评有很大影响。通过培养学生的翻译批评的能力,并且把学到的翻译批评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以及文本的评判能力,帮助学生学会对译文做客观的评判。引入翻译批评还可以为翻译的实践建立参照系,增加对译文的理论和实践维度的质量评判,能够使译者和读者很好地进行沟通,最大化呈现出译作的价值。 二 翻译批评在翻译教学中的启示 翻译批评在翻译教学中起着实践的影响。比如,可以起到识别语篇问题的影响、反思和提高的功能。识别语篇问题的功能主要是树立学生的正确的语篇观念,应用翻译批评的基本理论以及措施,根据翻译所要达到的目的,对译文在问题上进行略论、识别以及做评价。反思提高是学生通过翻译的课内和课外教学的批评实践活动,提高鉴别译文意识、赏析能力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反思能力。 原着的作者是价值的主体、是智慧的结晶,原着当中所包含的主体思想以及主体精神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状况以及作者的意向。在对原着正文进行翻译时,我们需要把握好原着当中所隐含的各种含义,如果想做到这点,我们需要了解原着的背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培养学生先了解著作背景的好习惯。很多学生在翻译时不看原着的作者是谁,不了解文章的出处,不考虑这部著作是如何写成的,而是拿到文章后就开始翻译,利用字典和语法书这些工具来完成翻译的工作,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想要保证翻译的质量,就需要充分认识翻译的课题,宏观把握整篇文章,才能在翻译过程中做到游刃有余。教师在教授翻译课程时需要让学生做到:首先,学生要谨记自己翻译的目的,翻译的目的是满足人们的需要,在翻译的过程中应该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身份,在学生下笔之前要明确自己的翻译目的和读者的范围以及翻译成文后的使用功能。学生在翻译过程中只有针对不同的文本来选取合适的翻译策略以及语言的风格,才能使得原着的价值得到充分的发挥。其次,教师要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在翻译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审美取向以及审美的兴趣,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翻译人员,就需要提升自己的审美品位,提高对文学著作的审美品位,学生可以大量阅读经典的文学著作以及译本等等,潜移默化地形成自己的审美标准。还需要学习学院语文等相关内容,提升汉语的修养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最后,学生要能够掌握英汉比较探讨方面的内容。不少学生掌握了汉语的意思,可是翻译后的英文意思却不了解,主要是学生的语言基础弱,基本功不扎实,没有掌握好汉语与英语的区别。此外,学生还需要了解英语的文化,同一种事物在不同的文化中会有不同的释义,翻译不好就会引起误会和笑话。 所以,教师要教授给学生英汉语言的异同,从而提升学生的翻译能力。 1.翻译批评提高学生语篇意识 传统的翻译理论把整个翻译活动的重心放在原文上,英语论文题目,所以,所有的译文都要保证对原文作者的意图做到忠实。多数的翻译批评也是以原文作为重心。这只是从理论上看起来合理,可是却偏离了实际的轨道。自从翻译工作开始专业化、翻译实践实现了文化转向以后,委托式的翻译就要满足委托人的利益。如果是规模很大、很重要的翻译,翻译人员首先要和委托人进行深入的讨论,以便达成共识,更好地去实现委托人的翻译需求。所以,多样化的翻译需求使得传统的翻译理念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如果翻译活动只是单一的以原文为中心一定会有失偏颇。翻译的要求、委托者的利益、原文的文体风格等很多原因都会作用翻译的重心。在这些所有的作用因素中,原文的文体会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翻译的态度以及策略。例如,科技翻译与文学翻译在思维方式、翻译心理、译介过程、文本背景等方面均不同,其他诸如法学翻译、新闻翻译、经贸翻译等又各具特点。不同的文体具有不同的功能,比如商业和宗教公文多数使用祈使功能;诗歌和谈话多数使用的是表达的功能;新闻和法学多数使用的是描述的功能;小说和散文多数使用的美感的功能。但是,这种划分也不是绝对的,只能说明语篇功能的倾向性。比如某个企业的年报会同时具有描述的功能,报告企业的业绩;表达功能,企业负责任向股东说明情况;祈使功能,建立形象和改变读者的态度等等。有些学者提出翻译理论本身很难体现翻译的语篇观念,最好的措施就是通过翻译教学来穿插一些翻译批评的练习,从而提高语篇意识以及对文体的识别能力。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