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翻译是一门创造性的语言艺术工作。然而,在翻译实践过程中,人们常常无意识地使原语中的语法知识深深地束缚了译文的生动表达,结果就使译文不自然、不流畅,读起来感到别扭,甚至令人费解,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翻译症。因此,就必须克服语法翻译现象,使译文真正做到忠实通顺。 翻译是一种创造性的语言艺术。它涉及原语与译语两种语言及其各方面的知识。它是用另一种语言对原语所表达的内容、思想、感情、风格、神韵等的再现或再表达。衡量译文是否正确,通常用“忠实”、“通顺”这两项标准。忠实就是原文的信息全部传达,语气和文体风格与原文相一致。通顺指断句恰当,句式正确,选词妥贴,段落之间,句子之间呼应自然,译语比较地道。 然而,多年来,语法翻译却束缚着翻译的实践。语法翻译是以语法知识为纲,以译文符合译入语的语法习惯为标准。这样,在翻译活动中使人无意中把以学习外语中的语法现象与培养翻译实践能力为目标的翻译混为一谈,严重束缚了人们在翻译实践中的创造性,使译文亦步亦趋地复制原文的语言形式,满纸是用“中国字写的外国语”。食洋不化的翻译几成痼疾,究其病源,就在语法翻译。 语法翻译对翻译造成的作用及危害程度可分为两大类:重度的语法翻译与轻度的语法翻译。 一、重度的语法翻译 英汉两种语言的语法现象有很大的异同,往往在翻译过程中由于对语法方面的理解错误,而使译文背离原意,歪曲了原文的内容,严格地讲就是没有做到忠实于原文。 例1 The scientist utilizes the facts he observed to the fullestextent. 译文一 科学家利用最大限度地观察到的事实。 译文二 科学家把观察到的事实最大限度地加以利用。 译文一将“to the fullest extent”作为修饰observed的状语,而实际上是应作为修饰utilize的状语。同时“he observed”是 “facts”的定语。因此,译文一是错误的,译文二则较为正确地阐明了句子之间的修饰联系。 例2 They were deeply impressed by the argument that theChinese are advancing. 译文一 中国人民正在前进的论点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译文二 中国人民提出的论点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里两种译文区别就在于对advancing这个单词的理解。理解的不同,就造成两种译法大相径庭。该动词作及物动词意思是“提出”,作不及物动词意思是“前进”。而此句中应作及物动词来用。因此,译文一是错误的,译文二是正确的。此外某些单词的大小写、单复数等语法知识对翻译有时产生的作用也较大。 以上这些弊病只要努力去略论,留意去探讨是能够克服的。而大多数情况下,译者并非由于语法能力低,而是过多地受到语法条条框框及原语表达方式的作用和束缚,译出的语句不符合译入语语言习惯的表达方式,对原文抠得太死,译文的用词、句子的结构、采取的修辞手段等采取字句对照。这样译出来的东西生硬、晦涩、费解,甚至不知所云。这就是经常说的“翻译腔”或“学生腔”。 二、轻度的语法翻译 主要指的是译文不自然、不流畅,但能看懂,读起来略感别扭,也比较费解。这样的译文一读便知是翻译文章。当前,这种现象大量存在,造成的危害较大。这主要是由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引起的: 1.语义对等意识 学生经常认为只要熟记双语生词表上的原词与释意,便可以往返互译了。实际上,在翻译实践过程中问题并非如此简单。在翻译过程中要确定词义,同时还要考虑到语义的表达。在上下文及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词典意义与表达意义很难一一对应,既要考虑文字表达的分寸、词性的褒贬、修辞的色彩,同时还要活用词典,根据词典所赋予的基本意思,融会贯通,自己创造出恰如其分的措词。 例1 Every life has its roses and thorns. 如果译为:每个人的生活都有玫瑰与刺,这样读起来就让人不知所云了。rose和thorn确是玫瑰和刺的意思,但在此句话中根据上下文来看显然指的是生活中的甜与苦,或者幸福的生活与不顺的经历。因此,应译为:人人都有乐与苦。 例2 Agriculture still is the State’s biggest industry. 单词industry确实是工业的意思,但如果译为农业仍然是美国最大的工业,这读起来前后相悖,难以让人接受。根据理解,不难看出农业仍然在国民经济占很大的比重,是一种行业。因此,该句话应译为:农业仍然是美国最大的行业。 例3 那地方是一块肥肉,谁都想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