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文学引路”高级英语教学模式[英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英语论文 责任编辑:小天老师更新时间:2017-04-19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论文关键词]高级英语 语法翻译法 语篇略论法 文体略论 文学引路

  [论文摘要]高级英语教学当前采用的主要措施是语法翻译法和语篇略论法。在教学实践中,笔者通过对比发现两者均有优势和局限性。在文体学理论指导下,笔者结合新型教育理念尝试运用“文学引路”高级英语教学模式,以期能够弥补以上两种教学措施的不足。该教学模式分三个教学时段引导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课内合作学习,课后延续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尤其是语篇理解和文学欣赏能力。

  1.前言

  高级英语作为英语系高年级的一门重要课程,既要“训练学生综合英语技能,尤其是阅读理解、语法修辞与写作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对名篇的略论和欣赏能力、逻辑思维与独立思考能力”(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指导委员会, 2017)。采用何种教学措施使学生在这一阶段的语言能力得到有别于基础阶段的、更高层次的提升,是任课教师一直探究的重要课题。在我国的高级英语课堂上,语法翻译法(Grammar-TranslationApproach)因其简便实用、易于操作而长期居于主导地位(郑树棠、卫乃兴,1996;戴炜栋、张雪梅, 2017等)。到20世纪80年代,随着语篇略论理论(discourse analysis theory)的探讨和发展,语篇略论法(Discourse Analysis Ap-proach)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运用(黄国文, 2017;陶文好, 2017;康光明, 2017;贾正传, 2017;徐玉臣,2017等)。但是教学实践证明以上两种教学法均存在一些局限性,还不能全面贯彻《高等学校英语系教学大纲》(2017)以及目前人才培养的要求。本文作者根据自身对语法翻译法和语篇略论法的实践和认识,尝试将这两种教学法与文体学理论及新的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理论融合起来,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角度出发,提出“文学引路”高级英语教学模式,旨在为高级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一个新视点。

  2.目前两种主要教学法概述

  语法翻译法历史悠久、教法简便,以重复操练语法规则和目标语与母语进行对译为主要的教学手段和目的。语法翻译法利于学习者解析复杂的句子结构,培养翻译能力。但是语法翻译法使学习者对外语的理解大多停留在表层结构和字面意义上,缺乏深层结构与涵义的挖掘,不利于培养学习者的思辨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语篇略论法,也称话语略论法,较语法翻译法的使用后了近200年。受结构主义的作用,语篇略论最初“只拘泥于音系、词法和句法层面的微观结构略论”,随着转换生成语法和解构主义的兴起,语篇略论的探讨逐渐“由微观到宏观、语内到语境、形式到功能、结果到过程”(贾正传, 2017: 74-75)。语篇略论被看作是介于作者、读者和语篇三者之间的一种交际互动过程,作者通过衔接、连贯等手段运用语法、词汇构成语篇向读者传达观点、信息和目的,而读者则通过挖掘语篇中的衔接标记与连贯意义,同时借助语境和相关知识来解读作者的“独白”。语篇略论包括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的略论。表层结构略论揭示语篇的句子、短语、单词、词素等层次结构的衔接联系,深层结构略论揭示语篇的语义连贯以及在特定语境中的语用功能。语篇略论法有利于学习者快速理清文章的层次结构,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全面理解作者的观点,培养逻辑思维与推理能力。语篇略论法虽然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肯定,但缺乏引导学生对语篇进行文体特征略论与欣赏,也未体现培养学生得体使用语言的能力。

  3.文体略论理论

  国内外对文体的探讨都源自于修辞学。现代文体学探讨与现代语言学理论相结合,从60年代开始,陆续出现了形式文体学、功能文体学、话语文体学、社会历史/文化文体学、文学文体学、语言学文体学等各种文体学派别,它们从不同视角和目的出发,探讨文体的本质和特征。CharlesBalley(1909)认为文体是一种张扬个性和投射情感并对语言产生作用的“表达力”;Roman Jakobson(1960)从语言的“诗学功能”出发,把文体看作是一种“外加结构”,是普通语言结构(语法)之外的一种辅助性结构,负责传达情感、态度等可变特征;Halliday(1973)则视文体为一种功能,是语言形式在情景语境中起到的突出影响,是一种“前景化”的语言。无论人们对文体怎样定义,文体探讨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研讨和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不同的语言形式显示文体特征、传递意蕴和美感的。

  其实,任何文体主要是由基本词汇、基本句式和基本表达方式组成的,这就是语言使用中的“常规”,而不同文体所表现的不同语言特点,则是在常规基础上出现的“变异”。文体略论通常是从语音、词汇、句法及语篇的层面找出语言应用中的“常规”和“变异”,进而说明语言手段是如何增强表达效果的,并揭示著作的风格以及形成这种风格的方式和手段(章远荣, 1997: 1)。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