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教学对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所起的影响》 关键词:中学英语;跨文化探讨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由于只重视语音、语法和词汇教学,学生虽具备了一定的语言能力,却缺乏在一定文化背景下的交际能力的培养,不了解英美人的文化习俗,用中国人的待人处事方式和外国人交往,会闹出很多笑话,甚至会伤害对方的感情、自尊心而产生误解。由于学生对英语国家的文化现象如思想意识、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等知之甚少,在阅读一篇英语文章时,尽管某些句子和段落没有生词,结构也很清晰,但读完以后不知所云。而从我们学生的作文中可发现,由于受汉语文化的干扰,许多学生用汉语的表达方式生搬硬套英语,其结果必然是China English。此种状况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在英语教学中忽视了母语与目的语间的文化异同的干扰,也就是因为教学中忽视了文化方面内容的传授。下面就文化教学对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所起的影响做一些略论。
一、学习与交际环境有关的文化内容,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这方面的内容十分重要,因为它与人们在不同交际场合、人际联系、礼仪习俗、价值观念等有着密切的联系,最容易引起跨文化交际的误解。外语教师可以通过两种不同文化在招呼与问候、道谢与答谢、敬语与谦词、恭维与称赞、禁忌和委婉以及称谓等方面语言使用的异同进行对比,使学生在交际中避免语言失误,应用更加得体。例如,在赞美方面,英美人对别人的称赞表现得当之无愧,而中国人表现得比较谦虚,并极力否认,常说“哪里哪里”,而英美人总习惯说“Thank you”。在称呼方面,中国人一般同辈之间或长辈对小辈直呼其名,但在英美人不论长幼甚至自己的父母亲也通常直呼其名,表明他们之间亲密无间,联系融洽,但在中国直呼长辈的姓名会被认为没教养的表现。在英语中还有许多禁忌语,比如说隐私问题,一般情况下不能随便打听别人的工资收入、婚姻状况、年龄问题等。在汉语中常用的寒暄语“你吃了吗?”“上哪去?”等,在英美人看来是不礼貌的,他们往往会谈一些比较安全的话题,比如说天气或公共交通等。在中国,出于对他人的关心,天冷时会嘱咐他多穿些衣服,前面路不好走,会关照后面的人当心,但在英美看来,是怀疑他们的独立能力。因此,我们要避免这些在交际过程中的误会,摆脱本族语的作用,尽可能多地了解文化背景知识,培养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除了语言行为方面的异同,还有非语言行为的异同,西方人往往通过夸张的表情和身体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比如说“拥抱”“亲吻”,而中国人比较含蓄。
二、跨文化知识的获取有助于阅读能力的培养 在阅读中,要理解材料中的人物同事件之间的联系,一般都要进行复杂的推论。阅读理解要依赖于先前所获得的知识,而且还依赖于学生将已有的知识与文章中所提供的信息关系起来,应用有关知识去整合我们关于阅读材料的理解,这样,阅读活动才能有效顺利地进行。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这些文化的异同往往直接作用着语言的使用和理解,因此要学好一种语言,势必要熟悉这个国家的社会、文化、风俗、习惯等,在自己的知识结构中建立多种图式,以使阅读顺利进行。离开对所学语言国家的社会与文化的了解,想学地道的外语是不可能的。从某种意义上说,缺乏一定的文化背知识是学生加深对原文理解的障碍。同时,我们也看到,扩大知识面,对提高阅读速度是大有益处的。阅读是阅读者不断应用头脑中已有的相关知识,对读物提供的文字信息及其含义进行选择、推测,从而达到理解的程度。一个人的知识面越广,对外语的识别能力越强,就越有条件读得较快,越有条件应用较少的文学信息和已有知识的协同达到更好的理解效果。 其中与词语有关的文化内容对阅读有着相当关键的影响。例如“dragon”一词,在汉语中是神圣的象征,龙在封建社会是至高无上的皇帝的象征,中华民族自称为“龙的传人”,而在英文中,“龙”是又恶又丑陋的动物。西方人把凶暴的人、严厉的人称为“龙”。中西方对待颜色的态度也是有所区别的,例如,在中国红色是喜庆的象征,结婚时要穿红色,而英文中含有激进和恼怒之意。西方人结婚时新娘要穿拖地白长裙,以表示爱情的圣洁、纯真。由此可见,相同的词,在不同的文化中有着很强的民族文化特征。词汇的异同更多地体现在成语典故、名言名句等,例如as cold as acucumber(泰然自若、极为冷静),而在汉语“黄瓜”一词却没有“冷静”这一比喻意义,在英语中不少名言和谚语不能对译成汉语,如“There is no smoke with-out fire”(无风不起浪)“An eye for an eye,a teeth for ateeth”(以牙还牙)。由此可见,跨文化的探讨相当的必要,缺乏对它的了解,不掌握与其相关的知识,就会在阅读时经常碰到难点和障碍,以致无法顺利地阅读和准确地理解著作的深刻含义。相反,阅读也能给学生提供广泛的语景并能解决背景和文化异同而造成的困难,既能学到不少语言知识,又能学到不少英语国家的文化、历史、地理、风俗等背景知识。这样,能形成越读越快的良性循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