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听力是获得有声信息的活动能力,也可以说是一种交际能力。这种能力的强与弱,除了决定人们对语言知识本身的了解外,还决定人们对语言背景文化知识的占有能力。从语言角度来看,语言本身首先是有声语言。没有听,就没有说,语言的交流也就无从谈起。因而,听力在语言学当中有其特殊的影响。听,是语言的基础;听力,是语言学习的前提。从心理学的探讨来看,在相等时间内,听到的信息量比读到的信息量要大得多;而听到的信息转化为感性知识比读到的信息转化为感性知识的速度要快得多;听到的信息往往比读到的信息更生动,印入脑海的烙印更深刻,不易遗忘,同时,还能有效地培养语感。从初中生学习英语的心理特点看,他们善于模仿,听觉灵敏,活泼好动。如果能注意培养他们的听力,在情趣盎然的气氛中加强听力训练,必将在英语学习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突破语音障碍,掌握“听”的基本技能 学生在英语听力训练中存在的听力障碍主要有四个:语音障碍、语义障碍、心理障碍和文化悟力障碍。听力的语音障碍,为这四种障碍之首。所以,初一应侧重语音教学,强化国际英标和字母组合读音的练习,初中词汇大部分都符合读音规则,通过训练,力求实现见词能读,听音能写词的能力。还应该适当练习不完全爆破、意群、连续、句子重音及语调。 二、突破语义障碍,增强理解能力 语义指在倾听语言的过程中,人们根据所占有的语言知识、文化背景知识,以及母语知识,充分利用想象、推测、猜测、预测、记忆、综合、归纳、略论及概括能力,积极思维,进而理解通篇语言内在含义的过程。由此可以得出结论,语义能力是一种听的综合能力,这种能力决定着听力的水平。悟义能力的核心是预测能力--—根据上下文想象、猜测、推断文字及其内在含义的基本功。例如,听到文章的题目可以判定文章的体裁;听到开头几句话可以得知文章的背景和叙述范围;从第一段的叙述中可以推断其后面情节发展的大致脉络。这种能力的培养应该循序渐进地贯穿在平时的听力教学实践中。在听力训练过程中,我的具体做法是: 1.训练学生对语篇的整体理解交际过程中的“听懂”,并不是听懂某个词、句,重要的是理解一个完整的语篇。英语中的词汇有丰富的内涵,把同一个单词放在不同的句子中,会有不同的含义。而同一个句子出现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表达的意思也不同。因此,要想真正理解一篇短文或对话,离不开具体的语境。只有结合具体的语境,才有可能达到关于整个语篇的理解。 2.让学生有目的进行听力训练在日常交际中,我们所进行的一切活动都是有一定目的的。听力训练也是如此,在听力训练前,一定要让学生明确听的任务,带着任务去听材料。如先让学生阅读听力练习后的问题及答题要求,或者听完后要求学生复述。听力是在多听的练习中培养和形成的,特别是关于初学英语的中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在进行听力训练之前,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看题干和选项,让学生对所听材料有一定的了解,使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寻找主要的语言信息。学生听完第二遍后,再做听力选择题,若答题有争议,教师不必很快给出准确答案,而是再听一遍。如果时间允许的话,还可以找学生复述听力材料。 3.理解性训练用英语、图片或用体态语言来解释生词是英语课堂教学的一项基本准则。训练中既可录音播放,也可口头表达或伴随体态语言,让学生根据听到的英语释意做出回答、猜测或者表演。如当听到head时,我要求学生指“头”,或者让学生举起head的图片;当听到play the violin时做拉小提琴的动作,有时师生一起做,使枯燥的训练变得生动有趣,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我在教学中还尽量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或词汇训练学生用英语解释词义的能力,这样对学生来说,无太大的理解障碍,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和理解的能力,从而提高听力能力。 4.细节理解训练根据课文中的重点句式、难点或理解测试的需要,可播放录音,借助于板书或其他电教媒体,指导学生逐渐深入进行听力训练。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听完一遍之后,有些学生对个别生词或细节问题模棱两可,似懂非懂,不能全面地掌握整篇内容。因此,在听第二遍时,重点听那些细节问题,重点把握文章所提供的主要线索及事实,在听到重点词汇和语句时适当诱导或者停顿,使学生在重复听的过程中降低难度,提高理解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