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是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语言应用能力。此次课改的重点是一改过去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讲解与传授,英语论文,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的趋向,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让学生在体验、实践、参与和交流中发展综合语言应用能力。新课标增加情感因素、学习策略以及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等方面内容,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培养学生的终生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技能发展能力,提到教育成功的核心思想。 2 课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课改形势是好的,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的缘于教学观念,有的缘于教学能力,有的缘于教学条件。 2.2 教学目标虚化 新课程确立了知识、技能,过程、措施,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与教学目标,这是发展性教学的核心内涵,也是新课程推进素质教育的集中体现。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十分注重追求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关注过程措施和情感体验。但是,由于对三维目标的设计和操作缺乏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在实施层面上便出现教学目标的虚化现象。突出表现在3方面。第一,知识、技能目标该实的不实。知识、技能目标是三维目标中的基础性目标,然而由于认识上的片面和观念上的偏差,在不少课堂上,最应该明确的知识、技能目标,反而出现缺失或者变得含糊。第二,过程、措施目标出现“游离”的现象。首先,由于“过程、措施”这一维度的目标,是以往课堂教学所忽略的新要求。一般教师设计这类目标的意识不强;有些教师是有明确的意识,却在设计和操作中明显地出现“游离”现象:游离于知识、技能目标之外,游离于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之外,游离于学生发展之外,从而使过程、措施的价值丧失殆尽。第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出现“贴标签”的现象。总之,目标的多维化以及对目标的不当定位,致使教师教学中常常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 2.3 教学内容泛化 由于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缺乏有效把握的经验,在实施层面上便出现教学内容的泛化现象。第一,教材受到冷落。不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忽视学生对文本的阅读理解,过早或过多地补充内容,海阔天空,甚至偏离文本而大谈从网上查阅到的资料,大量补充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教材受到冷落,教学活动失去认知的支撑。第二,为了情境化而设置情境。情境设置应该自然,而不能“为了情境化而设置情境”。第三,关系实际变成一种装饰。教学内容所关系的实际,必须是真正的实际,而不是给知识教学所穿的一件“外衣”。一些课堂上,教师牵强附会地关系实际,反而妨碍学生对知识的正确理解。 2.4 教学过程形式化 新课程课堂教学方式出现多样化的景观,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多样化的背后,透露出浮躁、盲从和形式化倾向,学生内在的情感和思维并没有真正被激活。 第一,“对话”变成“问答”。可以说,新课程所提倡的对话教学是对传统独自式教学的超越。但实践中,却有不少教师把对话等同于师生问答。实际上,发生在课堂上的有些师生问答,其实并非真正的教学对话。第二,合作有形式却无实质。目前大多数课堂里,小组合作学习处于一种自发阶段和随意状况,不少教师在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这一组织形式时偏重于形式,缺乏对其内涵的深刻认识和反思。第三,有探索之形却无探索之实。应该承认,这也是目前探索学习和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3 建议与对策 3.1 改变学生学习方式 今天的教育是为学生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新课程的另一目标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索性学习方式。 3.2 改变教师角色 新课程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他们构建一个自主、体验、探索、合作、交往的学习平台。学习方式的改变关键是教学模式的改变,英语论文范文,教学模式的改变又在于教师角色的改变,新课程倡导“任务型”教学模式。要让学生为完成学习任务而自主、合作、探索性地参与教学活动。在这种模式下,就要转变教师的角色,才能建立起一种民主的、师生平等的、情感交融的新的学生观和师生联系。因此对学生来说,教师的角色要由管理者变为组织者,传授者变为参与者,控制者变为帮助者,主导者变为引导者,仲裁者变为促进者。关于课程与教师的自身发展来看,教师的角色要由教书匠变为探讨者,教师要学会反思和创新;实施者变为开发者,既是课程的实施者又是课程的开发者;执行者变为决策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