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探讨背景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在一所普通高中教学十多年以来我一直被一个问题困扰着,深感苦恼,那就是总有太多学生学习英语非常吃力,存在严重困难:基础差,成绩不理想,缺乏学好英语的自信心,对英语学习没有兴趣,学习动机低下。调查也发现大多数学科发展不平衡的学生的弱科是英语或包括英语。有些甚至把英语课当天书听,放弃了英语学习,上课玩手机,看小说或者就坐着发呆熬时间混日子,成了典型的英语学困生。众多学生的梦想、家长的期望就因为英语不达标而折戟沉沙,徒留遗憾。经了解,这并非是我校的个别现象。几乎所有学校教育中都客观地存在着学困生这一特殊群体。学困生问题也是世界上几乎每个国家的学校教育都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日本,有所谓“差生753”(指 7 成高中生、5 成初中生、3 成小学生为差生)之说,表明跟不上学业的学生 随年级递升而递增,被视为现代教育病理的最明显的征兆之一(钟启泉,1994:3)。在我国,高中英语教学有其自身明显的学科特点:英语与我们的母语分属两大不同语系,差别巨大,如较大的词汇量,复杂的语法结构,灵活多变又零散繁杂的知识点;而且在中学外语教学中大多不具备真实的环境来应用所学语言,因此相比其他学科学生的学习阻力更大,动力更小。由于此类原因导致英语教学中会出现更多学困生,并且更不易转化。
…………
1.2 探讨意义
上述原因似乎表示学困生的存在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令许多教师及有关教育工作者感觉对这部分学生的存在无可奈何,于是听之任之,不再寻求解决办法,可是这种不作为是不应该的。从感情上讲,一个学困生虽然只是某位教师的几十个甚至几百个学生之一,更可能是他所在学校的几千分之一,可他却是一个家庭的几乎全部的重心和关注,尤其在我国特殊的国情中,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是父母的宝贝,是家中几代人希望的寄托,我们既是教师同时也为人父母的人对此应该有深刻的感受。从教师的职责来看,高中英语教学担负多项重任且“要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国家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高中阶段的外语教育是培养公民外语素质的重要过程,它既要满足学生心智和情感态度的发展需求以及高中毕业生就业、升学和未来生存发展的需要,同时还要满足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因此高中阶段的外语教育具有多重的人文和社会意义。”而且“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是教师神圣的天职”。我们的教育教学要达到这样的要求,胜任这样的重任就不能只抓“精英”而漠视大量学困生的存在。可见,深入调查探讨学困生问题,研讨实践切实可行的预防和转化策略、方法意义重大,关于学生的成长成才,关于家庭、社会的和谐进步以及学校和教师的发展都至关重要。对于学困生的成因和转化问题国内外探讨的很多,广大一线英语教师也想了很多办法纠偏补弱,但收效并不明显,英语学困生队伍反而越来越壮大。像我所任教的学校生源英语基础薄弱,学生中有三分之二甚至更多学习英语困难重重。这些学生大多没有学习干劲,动机不强。所以本探讨力图以这一部分学生为对象,调查探讨其学习困难的成因中教师可控的因素,和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法,并结合课堂教学实践验证其有效性。以期使更多的高中学生爱上英语,尽快脱困,同时也可能会对其他为这一问题苦恼的高中英语教师有所帮助。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因其客观存在的事实和对学生个人成长以及家庭社会和教育教学工作的极大作用和阻碍,学困生问题不可避免地成为了教育界一直关注的重点和探讨的难点。但对于学困生的概念,各国教育界和心理学界叫法繁杂,很不统一,如“差生”、“后进生”、“学习不良”、“学习困难生(简称学困生)”、“学习障碍”、“学习能力障碍”、“学习成就低下”、“学校学习问题”、“学习失调”学习无能”等等,甚至有人称之为“渣滓生”。各种叫法所包含的意义也不尽相同。我国现在比较多用也较容易为大家接受的提法是“学困生”。全国教育管理探讨会课题组将“学困生”界定为:一般是指那些在知识、能力、品格、措施、体质等要素及要素的融合方面存在着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智力得不到正常的开发,不能达到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或医疗方法给予补偿和矫治的学生(1996)。各种各样非常复杂的原因导致不同类型学困生的出现。本论文中的“英语学困生”指的是智力正常,身体基本健康,但由于自身原因或外部原因在英语学习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困难和障碍,致使英语学习成绩未能达到同其智力水准相称的或国家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基本水平的学业不良学生,但这种不良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逆的,即通过本人的努力和教育者的指导帮助,最终可以达到学业优良水准的学生。
……………
2.2 国内外对于该课题的探讨近况及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