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明确指出:“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有的教师因此就片面地认为现在语法教学无足轻重,甚至完全抛弃了多年积累的语法教学经验;其结果之一就是造成了学生的语法知识严重匮乏,使学生的语言能力的培养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其实,《标准》的目的是要改变传统教学中过分强调语法知识的讲解和传授的状况,让学生在应用语言的过程中领悟语法知识要点,要求学生在“做中学”。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应将语法教学置于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因为单纯的语法讲解和操练会显得枯燥、乏味,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由于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缺乏语言环境以及英汉语言表达习惯和规则的不同,产生语法知识的传授与实际生活脱节的现象,学生只能靠死记硬背语法条文来遣词造句,久而久之,英语语法的学习就成为一种负担,语法教学当然也达不到应有的效果。笔者从略论两节语法教学课的实例入手,介绍情景设置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影响,从而诠释在英语课堂上如何进行语法教学的情境设置。这两节课都是针对高一年级教授定语从句时所设计的教学活动。 [实例1] 张老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定语从句,首先请看幻灯片。 (1)the green team (2)the team in green (3)the team who were wearing green 张老师:以上3个例子中的中心词是什么? 学 生:都是team。 张老师:(1)、(2)、(3)中的team的修饰语分别是什么?它们与中心词team的位置联系如何? 学 生:分别是(1)green,(2)in green,(3)who were wearing green;其中(1)是形容词,置于team之前;(2)、(3)分别是介词短语和句子,都置于team之后。它们都是team的定语。 张老师(总结):由此可以看出,定语从句对被修饰词team的影响与形容词的效果是一样的;只不过定语从句必须置于被修饰词之后,英语毕业论文,且此处的team被称为先行词(antecedent),who是用来引导从句的,所以被称为联系代词(relative pronoun)。 然后,张老师又列举了更多的例句,对定语从句进行更深层次的讲解…… [实例2]钱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做个游戏。(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道具:一男一女两个布娃娃、一顶红帽子) 钱老师:Can you tell me which doll is a girl? 学 生:The doll with long hair is a girl. 钱老师(把帽子戴到女娃娃头上):What is the girl wearing now? 学 生:The girl is wearing a red hat.句① 钱老师:How do you like the girl wearing the red hat? 句② 学 生:The girl who is wearing the red hat becomes more beautiful.句③ 钱老师(把帽子戴到男孩头上):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boy now? 学 生:The boy who is wearing the red hat looks funny.句④ 接下来,钱老师将句①、句②、句③、句④呈现在幻灯片上,开始引导学生认识定语从句。 以上两个教学实例反映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学理念和措施。实例1采用的是传统的语法知识讲解,张教师引导学生用类比的措施来推出定语从句,通过略论句子结构和成分来认识定语从句,然后重点介绍与定语从句有关的理论知识。而实例2中,钱教师通过游戏创设了一个真实情境,让学生在操作中关注事物的发展变化,在动态中领悟定语从句在表达中的影响,了解定语从句的语言特征。 一、情境教学的理论基础 1.行为主义心理学把语言看成是一种行为,是一系列的刺激和反应:S1--R1...S2--R2。S1:实际刺激(stimuli),R1:语言替代性反应(response),S2:语言替代性刺激,R2:实际反应。其中,S1就相当于我们语言教学中创设的真实情境,S2则是通过语言表达功能给学习合作者传递的虚拟情境,学习者(包括合作者)接受这两种情境的刺激,完成语言习得的全过程,即R1、R2所表示的两种反应。 2.情境认知理论认为知识和能力的发展,就像语言的发展一样,英语毕业论文,发生于真实情境中不断进行的利用知识的活动中。该理论“不是把知识作为心理内部的表征,而是把知识视为个体与社会或物理情境之间关系的属性以及互动的产物。因此,参与基于社会情境的一般文化实践是个体知识结构形成的源泉”。该理论反对把知识当作“一个整体的、自足的,从理论上讲与学习和使用它的情境相脱离的东西”。因为这样的知识正如著名的数学家、逻辑学家怀特海(White—head,A.N.)指出的,是“呆滞的知识--仅为人脑所接受却不加以利用,或不进行检验,或没有与其他新颖的思想融为一体,因而,当需要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时,它们往往被证明是没有用的。也就是说,情境认知理论超越了传统的知识观,强调知识的情境性、真实性、社会性、运用性、互动性。 3.情境学习观点重视“知识的情境性”,重视以学习者为中心,使学习者在情境中成为知识意义建构的贡献者。这种教学过程呈现一种情境化的教学条件,提供对学习过程的动态指导,使学习者通过活动在其中进行知识的意义建构。因此,需要教学设计者在教学中开发、设计综合的教学环境,如设计适当的“情景”,以利于学生在背景或模拟背景中通过活动进行知识的意义建构,同时获得可迁移的一般技能。 二、语法教学中的情境设置 课堂教学情境的形式是复杂多样的,它具有真实性与虚拟性、预设性与生成性、个体性与社会性、科学性与人文性、即时性与连续性等特征。在语法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尽可能逼真的、反映知识生成和运用的学习情境,创建良好的实践场,注重课堂文化的生成,关注课堂情境的细节,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意义进行协商与建构。语法教学也应遵循语言规律,教师应利用丰富的资源为学生学习语法知识创设形式多样的情境,让他们在生活化的氛围中领悟语法规则的内涵并应用语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语言描述创设情境。用语言组织教学是最基本且常用的教学形式,不同的教师具有不同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有经验的教师能充分利用语言内涵丰富的特点为课堂教学创设情境。例如,在教授冠词的用法时,单凭讲解可能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教师可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描述一段场景,帮助学生理解a(an),the之间的区别:Jackie was staying in × bed, thinking of the girl he met the other day. It happened on a rainy Sunday towards the end of May. This was the first time that he could not go to sleep until so late. All of a sudden, there came a knock at the door. Recovering from the deep thought, Jackie was shocked to sit up. Afraid to go to answer it, he asked in a low, trembling voice,“Who is it?”...在特定情境描述中,学习者就能自然而然地领悟冠词使用的适当性。再如,在教授情态动词表示虚拟语气时,如果让学生直接用下列所给动词的正确形式填空有一定的难度。If he had worked (work) harder, Bruce would have passed (pass) the final examination.教师可在呈现句子之前交待一种情境,则更有利于学生正确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