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信心变化--—对自己能力的认识产生改变:“当我发现自己的英语比别人强时,那种感觉好极了”;“英语学习对我的自信心产生了很大作用”;“当我在英语学习方面遇到挫折时,我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每当我克服了英语学习的一个障碍,我都感觉又一次超越了自己”。 2)附加性变化--—两种语言、行为模式及观念并存,用于不同语境:“我现在能根据情境在英语、汉语之间自然转换,就像有个自动开关”;“我用英语交流时比较自信,用汉语交流时比较谦虚”;“看英语电影时我愿意听原文,就像看国产片时我喜欢原汁原味的汉语”;“除了汉语名字之外我还有一个英语名字,二者各有各的用场”。 3)削减性变化--—母语及母语文化观念被目的语、目的语文化取代:“在英语水平提高的同时,我发现自己的汉语不如以前地道了”;“学习英语之后,我发现自己的举止做派都变得比较西化”;“学习英语之后,我对中国的一些传统习惯产生了反感”;“学习英语之后,我开始拒绝中国的一些传统观念”。 4)生产性变化--—母语与目的语水平、对母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的理解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在英语水平提高的同时,我对汉语的感受能力也提高了”;“学习英语之后,我觉得自己比以前更关心外部世界的变化了”;“学习英语之后,我变得更善解人意,能更好地与人交流”;“随着英语文学艺术欣赏水平的提高,我对中国的文学艺术越来越有兴趣”。 5)分裂性变化--—母语与目的语、母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观念相互斗争,产生认同分裂。“我现在讲汉语时经常不自觉地夹杂英语,这让我感觉怪怪的”;“当我往返于英、汉行为方式之间时,好像自己被痛苦地撕割成了两半”;“和外国朋友告别时,我会为了选择握手还是拥抱、亲吻感到困惑”;“学习英语之后,我经常挣扎于矛盾的价值观念之间”。 6)零变化--—自我认同未发生改变:“无论使用什么语言做表达工具,我还是本来的我”;“我没觉得自己学英语以后有什么变化”;“工具不过是工具,我不可能在掌握一门语言之后变成另外一个人”;“谈学英语后的变化很无聊,这些问题对我没有意义”。以上类别中,“零变化”是参照项,“自信变化”是独立于文化认同的变化,其他均属文化认同变化,其中分裂性变化可说是一种过渡性的变化,为避免认知失调,体验认同分裂的学习者可能向其他类型的变化发展。我们先后在北京的三所学校进行了5次问卷预测,在略论结果和学生反馈的基础上对问题做了部分删除和调整。最终预测的整体信度(Cronbachα)达到0.84,三部分的信度均达到0.65以上。实测中的问卷整体信度为0.84,第三部分的信度分别为0.65。数据处理是用SPSS(10.0)软件进行的,包括用描述性统计略论自我认同变化各类别上的均值和标准差,用多元方差略论(MANOVA)检验不同个人背景的学生在自我认同变化上的异同。 3.探讨结果与讨论 3.1自我认同变化的一般情况自我认同变化最大的是“自信”。每个自我认同变化类别上共有4题,这4题得分之和便是受试在该类别上的得分。每一类别的满分是20分,区分“改变”与“未改变”的临界值是12分,代,英语论文,英语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