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实用性:实用性准则遵循了外语学习的客观规律;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用。实用性英语教学的主旨是强调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真实性和实践性,从而突出学以致用的基本准则。在这一准则下,需要为学习者提供将所学内容与实际相融合的条件。如:英语写作是多数学生希望提高的一项语言技能,在将来的工作中有着广泛的使用前景。学生需要用英语写电子邮件、论文、报告、说明书等。加强该项语言技能的实践性较好地体现了“实用性”英语教学的主旨。 3.指导性:在实践性较强的教学活动中,应该突出教师的指导影响和组织影响。同时应避免教师完全主导课堂的现象。我校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语言实践愿望,关于教师的满堂讲解并不满意。因此,实用性英语教学的另一指导思想是教师应该为学生的语言活动提供必要的指导。教师在课堂上的影响要发生一定的变化,而这一变化应有利于学生的语言实践。 4.主体性: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需要教师的指导,但更为重要的是靠学生的直接参与和实践。“实用性”英语教学的指导思想体现了学习者的主体参与影响。因为这一教学指导思想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使他们有意识地在课上发挥自身的影响,积极地投入到相关的语言活动中去。 三、以“实用性”英语教学为出发点,促进教学改革 以上教学指导思想为我系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在具体的教学改革过程中,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1.明确教学改革目标,加强学生实用性语言技能的培养与提高。语言教学的目的是使学习者能够使用所学语言进行必要的交流。要达到这一目的,学习者需具有相应的语言交际能力。widdowson(1978:67)将这种能力分为两部分:语言知识和交际技能。语言知识主要指语法、语音、构词等;而交际技能则指实现使用这些知识的能力,包括听、说、写、读。我校学生基本上具备了第一种语言能力,而缺少的则是交际技能的培养。为此,我校外语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是加强实用性语言技能的训练,其目的是使90%以上的学生具有一般性的日常生活交际的能力,70%的学生具备用英语进行书面交流的能力。 2.改革教学管理体系,使其更好地适应“实用性”英语教学的需要。完整的教学体系应包括教学大纲、培养过程、课程设置、教材、测试、课外辅助教学手段等。在过去的5年中,我系研讨了大学英语教学管理体系改革框架,即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相结合的模式。在原有的体系中,有一段时间我们过多地重视过程管理,其结果是抑制了教师的积极性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还有一段时间,我们又过多地重视目标管理,忽视了课程教学的影响,结果导致课堂实际效益的下降。当前,我们以清华大学水平I考试为目标管理的龙头,以各门英语课程的具体要求为过程管理之手段。学生一方面需要完成所规定的基础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学习,另一方面需要通过全校性、统一标准的水平I考试。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相结合的主要优点是:在统一标准下,可加大主观题的考试比例,有利于调整教学改革的方向。同时,教师获得了较大的自由度,不必为某一考试的通过率而困惑,可将更多的时间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上。学生也有较大的选择余地,可提前通过水平I考试,及早进人选修阶段。目标与过程管理相结合的体系为我校开展实用性英语教学提供了较好的基础。 3.改革测试体系,突出语言应用能力的考查。在19%年,高教司外语处在全国范围内选择了8所测试改革试点院校,清华大学是其中之一。根据当时我校教学改革的实际需要,我系成立了测试组,建立了清华大学英语水平I和n考试。在调研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