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IC教学模式的概念及其在英语听说实训中的应用策略略论》-英语教学职称论文库 摘要:对于《SPIC教学模式的概念及其在英语听说实训中的应用策略略论》的英语教学职称论文库:实训教学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环节。本文在略论高职英语听说实训的教学近况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对SPIC模式下听说实训教学的设计与实施进行了研讨。 关键词:高职英语;英语听说实训;SPIC模式 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加快以及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外语技能扎实的运用型人才需求越来越大。英语作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工具,已成为时代发展对现代人的基本要求。不管是从自身发展还是社会发展来看,高职院校学生都必须努力提高英语语言技能。四项基本语言技能中,听和说是与人沟通交流最基本的两大技能。全球化的今天,广泛的对外交流使听说技能在外语应用中具有前所未有的重要性。无论是日常生活的交流还是贸易洽谈,听说技能都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1]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在这两方面的实践训练,注重提高其语言应用能力。英语听说实训是高职高专院校为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外语实践能力而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如何进行高职英语听说实训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呢?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略论。 一、英语听说实训教学近况 由于种种原因,高职院校对听说实训的重视程度不尽相同。一些院校照搬本科英语系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模式,忽视实训环节;有的院校虽在教学计划里对听说实训有所体现,却不付诸实践,在实训周让学生自由活动,或组织学生参加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培训。这样一来,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无法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系统训练,只能永远停留在“哑巴英语”和“应试教育”阶段。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适应市场的需要,并会降低社会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期望值。当然,很多高职院校对英语听说实训还是相当重视的。但各学校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存在很大差别,整个实训的操作流程、考核标准随意性强。针对当前实训教学近况,结合教学实践,笔者提出了SPIC教学模式,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取得了较显著的效果。 二、SPIC教学模式 SPIC教学模式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教师和学习伙伴等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知识。学习者并非被动接受知识灌输,而是主动创建知识结构。学习者是信息加工的主体和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建构主义理论还指出学习者通过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不断扩建自己的知识结构。[2]SPIC教学模式的内容是:S=Student-centred (以学生为中心),P=Pro-ject-oriented (以指导学生完成项目为主导),I=In-tegrated-skill training focused (以提高综合技能为主线),C=Cultural competence development based(以发展文化素养为基点)。此模式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有充分的自由空间准备和完成实训项目。教师赋予学生绝对的主动权来决定开展实训项目筹备活动的时间、分工、信息处理方式、实训成果展示措施等。而教师要发挥主导影响,指导学生完成实训,以此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同时使他们的主动参与意识得到激发,并锻炼他们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开阔他们的文化视野。 三、SPIC教学模式下的英语听说实训 我们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以自由组合而成的学习群体为单位开展各项实训活动,以多种方式锻炼其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信息处理和加工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等多方面综合技能。实训项目包含跨文化案例略论、情景短剧表演、辩论等,整个实训过程包括抽取题号(情景)、查找资料、准备案例、辩词、短剧表演和成果汇报。 (一)跨文化案例略论首先由老师从案例库中选出合适的东西方人际交往误解案例,包括电话礼节、隐私问题和待人接物等方面,再由各小组抽取案例。以我校07商务英语一班为例,该班共有36名学生,自由组合成9个小组。老师要求每组学生从中西文化背景出发对案例作剖析,并讲出从中得到的启发。学生经过小组讨论对各案例进行了全方位的剖析。在实训最后一个阶段成果展示环节,各小组以不同形式的口头陈述完成了案例略论。四个小组采用个人报告型,即由一名学生单独完成略论;三个小组采用两人对话型,即由两名学生采用对话方式完成案例剖析;另有两个小组使用多人演剧型,即由多名学生先用表演的方式还原情境,再进行略论,形式活泼多样。参与陈述的同学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而在场的其余同学则通过观摩学到了台上同学的长处,练习了自己的听力,并通过各不相同的案例培养了自己对文化异同的敏感性。总之每位同学的听说感官都处于积极、兴奋的状态,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情景短剧表演为了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技能,老师设计了涉及面颇广的情景库(详见表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