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英语论文因为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不同,所以在语言运用中有很多异同。文化异同给大学英语学习者带来一些困扰,这要求教师在进行语言教学的同时,必须注重文化的导入。 教育部高教司在2017年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中指出:“大学英语以英语语言知识与运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在这里,教育部明确将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纳入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中。然而,长期以来,大学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语言输入多、文化输入少,抽象理论略论多、具体感悟少,对外语语言能力重视多、对文化交际能力重视少等问题。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只重视语言知识的讲授和语言技能的培养,却忽视了文化内容的教学。学生的语言使用不够得体,这主要是文化异同所造成的。因不了解文化异同而出现的文化错误比语言错误更为严重,因为语言错误仅仅是表层结构的错误,而文化错误则意味着交际出现障碍。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讲授语言知识、训练语言应用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所以,文化导入应该是大学英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一、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对英美文化的导入和跨文化意识培养的过程中存在以下三个问题:① 二、文化导入的必要性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屡见不鲜的东西方文化异同现象,经常成为困惑学生的难题。这种文化异同使得学生对所学内容不理解,严重地阻碍了学生二语习得的进程。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也许并不止一两个,但至少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学生缺少对英、美文化的了解,这直接作用了对英语语言本身的习得。因为语言本身属于文化范畴,语言和文化紧密地交织在一起。②语言既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每一种语言都与某一特定的文化相对应。外语为别国语言,学习外语就必须了解与这种外语有密切联系的别国文化,熟悉有关的文化知识有助于保证外语学习的整体性。因此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也就成了了解和掌握该语言文化的过程。那么正确认识中西文化的异同,在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就显得十分重要了。教育部提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要围绕一个总的目标进行,即全面提高大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要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就要求教师把文化导入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及时将语言技能训练转变为文化能力的培养和文化素质的提高,使“外语教学”真正成为“外语教育”。 三、文化导入的理论基础 1.认知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也称为结构主义,是由瑞士学者让•皮亚杰(J•Piaget)最早提出来的。皮亚杰认为,智慧本质上是一种对环境的适应,智慧的适应是一种能动的适应。一定的刺激只有被主体同化于认知结构之中,主体才能做出反应。在皮亚杰的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认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通过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的帮助,利用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教师只是活动中的指导者与参与者。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三点:其一,学习是一种意义的过程,知识的获得是学习个体与外部环境交互影响的结果;其二,学习是一种协商活动的过程。由于每一个学习者都有自己的认知结构,对外部世界的理解局限于自己的经验解释,因而不同的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会不完全一样,从而导致了有的学习者在学习中所获得的信息与真实世界不相吻合。此时,只有通过社会“协商”和时间的磨合才可能达成共识。其三,学习是一种真实情境的体验。在真实世界的情境中学习会使学习变得更为有效。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要让学生懂得某些知识,而且还要让学生能真正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在一些真实的情境中,学习者如何应用自身的知识结构解决实际问题,是衡量学习是否成功的关键。学生对知识的构建是受社会性相互影响作用的。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会作用学生对知识的构建。因为,由于每个人的已有经验和学习情境不同,对知识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异同,这就是说,学生对一知识的理解是多元的。相互交流能促使每个学生从多个角度来建构知识。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进行文化导入,学生可以通过对不同语言和文化的吸收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文化体系和价值体系,并通过对不同真实情境的模拟教学来掌握正确运用英语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