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自主阅读。“阅读能力是一个牵涉到各方面因素的复杂的心理过程,外语的阅读能力则是一个更为复杂的过程。总的来说,在阅读过程中起影响的,一是语言因素,如语法、词汇、语音乃至话语的略论的知识和能力,等等。没有语言能力就谈不上阅读能力。二是非语言因素,如认知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背景知识,等等。光有语言能力,而缺乏这些能力和知识,阅读能力也难以发展。我国在训练外语阅读能力过程中的一个偏向是把这两者混淆,甚至用前者来代替后者,于是出现了一种逐句略论语法结构的阅读训练方式。”[4] 要打破这种阅读训练的局限性,让学生真正理解、体会“阅读是心理语言学的猜谜游戏”,就必须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真正学会自主阅读。心理语言学理论认为,阅读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积极的读者与作者之间双向交流的交际过程。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实践,才能培养学生假设判断、略论归纳、推理验证等逻辑思维能力。只有当读者经历了积极的思维活动,才能达到阅读的目的。这就要求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实践,自主阅读。然而,在大学英语阅读课堂上学生并未经历自主意义上的阅读。在《大学英语阅读课教师话语的调查与略论》一文中,赵晓红根据调查及结果的略论,认为在当前大学英语阅读课堂上,授课内容仍然以讲解语言知识点为主,教师仍然为主角,英语毕业论文,说得多,学生依然为配角,说得少。[5] 因为学生的参与不积极,教师提问时也经常是自问自答,经常会出现教师在整堂阅读课上唱“独角戏”的情景,只有少部分基础好的学生会偶尔附和几句。导致这一课堂状况的原因在于教师的教学观念没有得到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英语阅读课堂教学要以教师为中心,单独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而现代教学理念则要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既传授一般语言知识和技能,更加注重培养语言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教师要逐渐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要让学生成为主角,教师只是充当一个主持人和组织者,同时也是一个忠实的记录员,而不是传统教学中的“讲授者”、“提问者”和“促裁者”;要让学生在“做”中学,改变传统的在“听”、“教”、“问”中学。教师不再是权威的讲授者和知识的“传声筒”,而是学生的合作伙伴。教师的指导是建立在学生主体的指导,其目的是让学生参与主动性、实践性、探究性的学生活动即自主阅读。教师不是“教书”或“教课”,而是“教人”。[6] 教师应依据学生阅读水平的高低及其对阅读材料感兴趣与否决定教学内容、重点及难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改进不良的阅读习惯,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实践证明,教师只有不断转变、更新观念,以关注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给学生创造自主阅读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使学生的学习从被动到主动,从学会到会学,才能真正实现使学生自主阅读的目的。 3.阅读教学中要应用丰富的阅读策略。任何教学措施的目的都在于唤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维持他们的注意力,实现教学效果。阅读教学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实践过程。心理语言学理论认为阅读理解的过程是一个积极获取信息的心理过程。懂得如何利用阅读策略来帮助理解是学会阅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心理语言学家认为阅读策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而且能弥补学生语言知识的不足。预测、联想策略能使阅读者发展逻辑思维与锻炼能力,自我监控策略可以帮助阅读者调节自己的阅读过程,自我评价策略能够使学生更了解自己的阅读过程。因此,在大学英语阅读课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加强学生的策略训练,以达到提高阅读水平的目的。 三、结语 随着英语阅读能力实用性的增强,英语阅读认知日益受到阅读心理学家和心理语言学家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阅读是读者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