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应用心理语言学理论,/英语论文略论了阅读中的心理过程,并提出了以心理语言学理论为基础的另一种新型的刺激大学英语阅读的方法:加强情感教育,激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应用丰富的阅读策略,让学生学会阅读。 关键词:心理语言学理论 心理过程 大学英语阅读 英语阅读能力是我国外语教学强调的一个核心技能。阅读是掌握语言知识,打好语言基础,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阅读能力是大部分大学生今后工作所需的主要语言技能。2017年版的《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对大学生的阅读要求作了明确的规定,并强调指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要始终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从语言学习的规律来看,英语运用能力的提高是建立在大量的语言输入,尤其是大量的阅读基础上的。只有提高英语阅读能力,才能相应地提高听、说、写、译的能力[1]。本文以心理语言学理论为指导,研讨一种新型的刺激大学英语阅读的方法。 一、心理语言学理论 语言学家古德曼(K.S.Goodman)将阅读描述为:“阅读是一个选择的过程。它涉及读者利用从礼堂输入中选择出来的最低限度语言线索,作出试探性的判断。这种判断随着阅读过程或被摒弃,或被改进。”[2] 根据他的观点,阅读就是读者根据所获得的语言提示,一边推断、预测,一边验证、修改的过程,读者以最少的精力、最短的时间在自己的头脑中重建作者所传递的信息。 鲁梅哈特(D.G.Rumelhant)的构思图式理论进一步地丰富和发展了古德曼的理论。“构思图式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人们在理解新事物的时候,需要将新事物与已知的概念、过去的经历,即背景知识关系起来。对新事物的理解和解释取决于头脑中已经存在的图式,输入的信息必须与这些图式相吻合。理解的过程是图式具体实现的过程”。[3] 该理论表明,任何语篇本身都不具有意义,只有当读者将自己的背景知识与语篇负载的语言文字信息关系起来以后,意义才能产生,理解才能实现,阅读的交际功能才得以完成。 上述理论表明,阅读是一种复杂的、主动思维的心理活动,是读者根据自己的已知信息、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信息进行体验、预测、验证和确认的思维过程。在阅读过程中,读者是阅读活动的主体,读者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包括语言知识和与文章内容有关的背景知识对文章的正确理解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二、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1.积极开展情感教育,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兴趣是对文献和从事的阅读活动具有主动性的心理倾向。阅读兴趣不仅对阅读过程起着定向与动力影响,而且是产生阅读动机的重要主观原因。学生的阅读能力与阅读兴趣相关,学生的阅读兴趣越高,英语论文题目,动机愈强,越有利于广泛的阅读,提高技能,并改变和培养阅读习惯。兴趣是阅读的内在动因。但兴趣并非与生俱来,而需要经过后天培养发展。这就要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引导学生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兴趣盎然地阅读,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使之产生迫切的求知欲望。 阅读作为英语教学的一个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情感交流的过程。情感既是英语教学的手段,也是英语教学的目的,起着激发、定向、推动、引导和调节学生学习活动的动力影响。语言的输入必须通过情感过滤才有可能变成语言的内化。大学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情感及其渗透力的强弱会直接作用教学效果的成败优劣。学生情感的积极激发是大学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催化剂”和“稳定剂”。 那么怎样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呢?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持人,是课程的设计者和提供者。因此教师在上课时的精神状态对学生有强烈的作用,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丰富自己的感情。这就要求教师应充分注重自己情感的发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包含“情”。教师要始终以爱为核心,以亲切、热情、平等的态度来对待学生,以充沛的精力、舒畅的心情、饱满的情绪、昂扬的情感、哄亮清晰的声音、富于激情的语言来感染、鼓励学生。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用这种形象生动、活泼幽默、逼真诙谐的语言为学生创造出一个轻松惬意的学习环境。教师可以通过看英语国家的电影、讲英语故事、唱英文歌、开展Daily Report活动等使教学形式多样化,激发学生潜在的阅读兴趣。这就要求老师在备课时应充分挖掘文章作者所表达的真情实感,合理掌握文章的感情基调,在阅读教学中能充分将这种感情适当地应用到教学中,尽量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达到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