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听说法。是20世纪50年代问世的一种教学措施。听说法所依据的语言理论是结构语言学,它所依据的学习理论是行为主义心理学,这一教学措施强调听说领先,然后培养读、写的技能。听说法既提高了学生的听力又使他们的发音得到了磨练。但学生在读、写以及语言活用能力方面就显得有些欠缺。 4. 认知法又称认知符号法。它产生于上世纪60年代中期。认知法强调学习者的语言创造性,它认为外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创造性地应用语言的能力。认知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的教学措施。这种措施有助于学生自己去动脑筋略论问题、解决问题。尽管认知法有优势,但是它也不乏固有的不足,有些基础差的学生因为听不懂教师的讲解和跟不上课堂上各类活动而采取置身于学习之外的观望态度,久而久之甚至失去了学习兴趣。 5. 交际法。交际法的主要特征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主动性,教师改变了全知全能的语言权威形象,而在语言交际课堂上扮演多重角色。交际法重语言应用而不是形式,重过程而不是结果,重流利而不是准确。交际法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交际能力方面有效。交际法虽有明显的优势,但与其它教学法一样,交际法的适用性是相对的,有其局限性。就当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实际情况来看,交际法受到诸如教师素质、学生学习动机、外语语言实际水平、文化异同及班级规模等因素的制约。 三、如何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 要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水平,不但要帮助和扩大学生的语言知识,加强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还必须兼顾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如果学生对学习英语发生了兴趣,他们学习英语的内在动机就得到很好的激发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结合教学中积累的点滴经验和国内外的有关经验介绍以及学生的信息反馈,笔者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的体会: 1. 帮助学生端正思想 笔者发现有些学生的外语水平总是在原地踏步,除了上述原因外,还与他们的学习目的不明确有很大联系。他们学习英语仅仅为了过级,或拿到毕业文凭。平时学习不太努力,得过且过,到了考试时临时抱佛脚。只要考试通过了,学习的意义也就不再存在,很少有学生会再去碰英语课本。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让学生明白学习英语的重要性,英语水平是现代大学生必备的文化素质,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好英语与未来的工作密不可分,使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有机地结合起来。另外在教学中还可将生词用到启发性和激励性的句子中去。这样既能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短语的用法,又能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从而激发学生对英语语言本身的兴趣,推动学生刻苦钻研。 2. 注意教学形式和措施的多样化 讲授形式的多样化,提高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这一准则符合生理学和心理学观点,使学生的神经总是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不致因单一、呆板、机械及单调的教学措施造成单一的神经刺激而压抑学生的兴趣。适合的教学措施多种多样,教师必须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通过各种渠道,提高教学艺术,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可以采用以下措施:如教词汇,可让学生合上书本,由教师用英语讲出某些词的意思也就是先paraphrase,再由学生猜出该词的汉语意思。个别较难的词义可结合体语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也可通过role playing的形式,因为我校系艺术类院校,学生比较善于表演,可发挥他们的特长,让他们就某些词的意思组成小对话,让其它学生根据对话猜测词义。在句型操练时笔者也注意多种形式交替使用,避免机械单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