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 ,传统的 “以教师为中心” 的教学模式一直干扰着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应开展多方位的互动教学 ,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贯穿于课内外的英语教学活动 ,从而获得最佳的英语教学效果。多向互动包括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 师师互动和人机互动。 一 引言 传统英语教学模式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的、 单向灌输的教学方式 ,传输方式的单向性使得教学反馈功能基本消失殆尽。由于缺乏双向沟通与必要的信息交流 ,学生只能被动地听老师讲授 ,教师往往不能及时地从学生处得到学习情况的反馈 ,无法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的组织、 调节、 评定和控制 ,教学活动常常处于盲目、 失控和低效之中 ,因此就难以培养出适应高等职业发展需要的人才。由于高职学院面向不同层次的学校招生 ,生源多样 ,学生入学时的英语水平、 语言学习能力、 学习特长等方面的异同较大。这些客观异同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兼顾到不同层次和能力的学生的需要 ,既要培养基础相对较弱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又要激发水平相对较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 ,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多方位互动教学模式 ,围绕 “以学生为中心” ,在课内外开展多方位互动 ,引导学生勤于思考、 积极参与 ,从而产生教学共振 ,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语言能力的目的。 二 理论依据 (一)社会交互理论社会交互理论认为学习与发展发生在人与人的交往和互动中 ,学习者身边对他有重要意义的人 ,特别是他的伙伴 ,在他的认知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影响。在外语课堂上 ,学生在模拟的语言环境中通过与同学用英语交流 ,作用同学也接受同学的作用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能力得以提高。 (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 C. R. Rogers提出:真正有意义的学习只发生在所学内容具有个人相关性和学习者能主动参与之时。他强调减少教育中的威胁性 ,保护学生积极的自我形象 ,减少防御性学习。他强调受教育不是学习知识 ,而是学会学习和学会适应变化[1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英语学习的启示是教学内容要体现学生在知识、 智力、 情感、个性等方面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 ,使学生能够畅所欲言 ,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而不仅仅是语言能力。 (三)语言交际学理论 教学就是人与人之间进行思想、 情感、 信息交流的过程。教学效果 ,不决定于教 ,也不决定于学 ,而是教学双方互动的结果[2 ]。根据语言交际学理论的观点 ,语言教学本身就是一个思想交流和信息传递的过程 ,学生只有通过语言实践才能获得语言能力;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 ,而是学习者在特定情景下 ,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获得的[3 ]。英国语言学家Brown认为 “互动途径本身就是学会交际的最有效的措施 ……互动性指两人或两人以上互相交流思想、 情感或想法的活动 ,其结果是交流各方从中受益。交际理论强调了互动作为人类在不同语境中使用语言 ‘协商’ 意义的重要性。 ” [4 ]D. Nunan认为 ,语言的输入不能保证语言的有效习得。交互活动 ,包括语义协商和语言输出是习得的关键[5 ]。 三 大学英语多方位互动交流的具体形式 多方位互动活动指涉及多个方面并对英语教学产生作用的活动 ,按照所涉及的主体可分为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 师师互动和人机互动;根据开展地点的不同可分为课内互动和课外互动 ,教师要因人、 因时、 因地、 因事采用不同的策略开展互动。 (一)师生互动 — — — 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 ,双方共同参与课堂教学英语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是教师与学生双方共同努力与合作的结果 ,贯穿了课前、 课中、 课后这三个紧密相连和不断循环的学习环节 ,教师应充分发挥在这三个环节的主导影响。课前是教师与学生双方为课堂互动进行知识储备的环节。为此 ,备课时教师需要了解不同层次学生对课堂知识的要求 ,以便对书本知识进行提炼总结 ,确定教学目标、 重点和难点。与此同时 ,教师需要通过适当的方式参与学生的预习 ,使其有一个明确的导向 ,为其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做好充分准备。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必须营造一种轻松愉快、 宽容友善的课堂气氛。教师要在教学中把情感融入其中 ,譬如一个问题、 一个问候、 一个眼神或一个微笑都可以是有效的师生交流方式。减轻学生的紧张情绪 ,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会更加流畅 ,从而带动学习上的互动交流。教师在精心设计、 组织每堂教学活动时 ,要始终以学生为中心 ,激发学生的兴趣 ,启发、 引导他们积极思考。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 ,采取灵活的教学手段 ,如师生对话 ,表演课本剧 ,教师充当裁判、 组织学生开展趣味比赛等等。在师生互动中 ,教师必须对学生的任何参与表现都保持热情积极的态度 ,来自教师的消极反馈尤其是严厉的批评会损伤学生的自尊 ,直接挫伤学生参与互动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教师作为师生互动的引导者 ,必须注重对课堂提问方式的设计 ,要善于通过问题本身给学生营造表达的余地和空间。当学生遇到表达困难时 ,教师为其提供适当的语言支持 ,不仅是为该学生提供了可理解的语言输入 ,而且还以分担困难的方式为其提供了心理上的支持。教师可以通过对问题的简化或释义等办法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做出正确回答。尤其是对待那些依附型和游离型的同学 ,教师更应多鼓励他们 ,关于学生语言输出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教师应以温和的口吻给予及时的纠正 ,尽量营造支持性的学习气氛。 通过课后的师生教学沟通 ,教师可以更详细地了解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讲授方式的接受程度 ,从而改进自己的课堂设计 ,提高教学质量。同时 ,教师也可以根据自己对课堂教学的略论和反思 ,向学生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指导。这种沟通能够加深师生双方对彼此课堂行为的了解 ,促进双方在 “互动” 中的积极配合 ,有助于下一次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生生互动 — — — 学生之间合作互动 ,共同学习所谓 “生生互动” ,指的是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与作用 ,包括相互评价、 相互激励、 互帮互学等[6 ]。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 ,常采用的生生互动模式为两人协作和小组活动。两人协作是一对一的伙伴互动 ,适宜深入细致、 大密度训练的教学活动 ,如询问、 了解对方掌握的信息 ,相互提问与采访;相互比较练习结果 ,评估作业 ,进行改错纠正;需要另一方监测准确与流利度的语言练习。小组活动则是指由 3~6 人组成的一个小组 ,通过合作共同完成一项学习任务 ,适宜于下列教学内容:在导入专题、 观点时 ,让小组收集相关的信息或为某观点寻找支撑论据;针对某观点、 主题或文章进行讨论 ,发表意见;收集写作、 口头报告内容与素材 ,组织相应的语言表达形式;寻找语言特征 ,归纳语法规则 ,总结语言规律;语言学习中的游戏与竞赛活动。 生生互动过程其实就是学生共同学习的过程。学生之间的交流可以帮助学生扩大知识输入的渠道和提供更多练习英语的机会 ,具有更大的即兴成分 ,交际的真实感也更强。此外 ,这种交流蕴含着大量尝试性或建设性使用语言的机会。比如 ,用一种方式表达不成功就需要换一种方式 ,不明白别人的意思就得要求澄清 ,不同意别人的意见就可以争论 ,想得到别人的支持则需要以适当的言辞进行说服和鼓动。 (三)师师互动 — — — 教师在教学方面相互学习 ,提高教学水平 在第二语言课堂上 ,教师对课堂的控制地位尤其突出 ,被学生视为学习和习得第二语言的重要输入来源。教师控制课堂互动模式时所遵循的不同准则和使用语言的不同方式 ,反映了教学目标的不同 ,也反映了教师的教育观念以及对第二语言教学性质和规律的认识不同。而教师的不同控制准则和语言使用方式会对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使用语言的方式产生不同的作用[7 ]。课堂互动模式的实施 ,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具体选材、 课堂设计、 练习编排、 课程评价上 ,都需要教师具备社会语言学的眼光和敏感、 高水平的实践能力(尤其是口头表达能力) 。因此开展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 ,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课堂效率 ,使学生真正成为互动课堂的受益者。教师之间的交流学习方式多种多样 ,例如开展集体备课、 同事互助听课、 教,英语毕业论文,英语毕业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