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法和交际法的教学理论及其实践[英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英语论文 责任编辑:小天老师更新时间:2017-04-20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 要: 以交际法和认知法为支撑, 阐述了两种措施的教学理论及特点, 特别是讨论了在使用《新通用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的过程中, 如何更有效地使用两种措施并把两种措施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实例探讨, 突出了本套教材的编写理念和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尤其是听说能力的优势, 充分体现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 修订后) 中所提出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社会对外语人才有了更高的要求。2017 年教育部颁布的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 修订后) 中提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特别是听说能力, 使他们在今后学习、 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 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 提高综合文化素养, 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这一目标的提出, 促使当代大学英语教学朝着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方向发展, 从根本上为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指明了方向。 由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7 年出版发行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 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通用大学英语》 综合教程就是本着这一目标, 以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和教学措施的改革为出发点, 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和先进的语言教学理论, 使外语教学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目的。

一、 认知法和交际法的教学理论及特点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卡鲁尔提出了认知法。 随后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提出了 “交际能力” 的概念, 在外语教学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由此, 交际教学法律派随即产生。 认知法和交际法的产生改变了外语教学的方向, 使外语教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它们摒弃了传统教学法中以教师为中心、 学生被动学习的观念。首先, 从认知法的角度看, 认知心理学家认为, 认知的过程就是信息加工的过程。人类在信息加工时所得出的结果是获得两类知识: 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1]。陈述性知识是有关事物是事实的知识, 是人有意识掌握的、 可以陈述的、 以命题方式储存在大脑的事实、 概念或观念构成的信息; 强调 “知” 的重要性。程序性知识指人们应用规则对外办事和对内调控的认知技能, 强调“做” 的影响。 从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的转换意味着英语的认知过程由 “知” 转向 “做”的过程。从认知意义上说, 学习者获取的陈述性知识越多, 越丰富, 他们对英语语言与文化的认知程度留学生写论文就越深刻, 对英语规律性的知识就越全面[2]。因此, 在英语教学中, 认知法首先强调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教学, 要求教师的备课建立在学生认知的特点上。 无论是语言知识的学习还是文化知识的传授, 都要强调其中的内容, 以让学生“知” 为先。其次, 从交际法角度略论, 交际法是以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为中心的教学措施。对此, 国内外语言学家都有过略论和评价。 韩礼德认为交际教学法的主要构成是教授交际能力和以交流方式教授语言两部分[3]。语言学家威多森认为, 交际法注重让学习者用语言做事, 表达观念和完成各种交际行为, 即强调“做” , 强调语言的自然学习过程[4]。在海姆斯看来, 交际法语言教学旨在通过外语教学提高学习者的语言交际能力。 语言学习者不单需要使语句、 语法正确并且需要做到语句恰当[5]。因此, 交际教学法同样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但是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创立用语言有效行事的条件或语境,完成语言的交际功能。 交际法注重语言的交际功能的提法正好弥补了认知法的缺憾[6]。它们分别从语言与思维、 语言与社会两方面联系上体现了语言的心理和社会属性, 从语言的本质出发把握了外语教学的方向, 反映了当代的语言观。

二、 两种措施在教学中的应用

认知法强调 “由知而做” , 学习者通过获取有关英语的系统知识 ( 句法律、 语义学、 词汇学等)和图式知识 ( 有关世界的知识、 信息、 观念、 经验、文化价值等)[7], 作为满足 “做事” 的条件, 实施正确、 得体的言语行为。 而交际教学法主张 “由做而知” , 学习者通过 “做” 能够自然获得语言知识。很显然, 两种教学措施存在着很大的异同。我国有些学者认为, 关于中国学习者来说, 由于缺乏英语环境, 所以英语的学习是学得, 而不是习得。显然, 持此观点的学者们对当前我国流行的英语交际法教学提出了质疑。根据英国语言学家基思•约翰逊的探讨, 语言学得 ( language learning) 和语言习得( language acquisition) 是人们掌握外语的两条途径[8]。语言学得始于陈述性知识, 是从人的认知规律出发, 以 “知” 为先。语言习得以 “做” 为先, 在自然的语境中顺理成章地学会语言知识。笔者认为, 随着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各高校在教学理念、 教材建设、 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措施上都有较大的改进, 尤其是绝大多数学习者基本上已经掌握了有关英语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文化规则, 他们具有一定的英语知识储备。因此, 这些因素使多种教学措施在外语教学中得以实施成为可能。 以下笔者就高等教育出版社于2017 年出版发行的普通高等教育 “十一五” 国家级规划教材《新通用大学英语》 综合教程的单元编写理念为基准, 研讨英语教学中如何把认知法和交际法进行结合, 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目的。1. 从认知法向交际法的过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 情景是学习的一部分, 脱离情景的学习是没有成效的, 甚至是错误的[9]。关于大多数国内英语学习者来说, 如何创造一个人为的、 模拟的英语语言环境, 使他们能够轻松地掌握并熟练应用英语成为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新通用大学英语》 综合教程中的Sitcom( 情景剧) 的编排充分体现了这一特色, 为教学提供了真实、 自然与鲜活的语料, 使学习者感受到并且学到原汁原味、 地道的英语[10]。此部分的内容结合了主课文的主题, 在内容编排上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对象意识, 有具体的场景, 其语言表述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有益于学生在兴趣中轻松地掌握语言知识、 要点和技能, 完成 “学得” ,实现由 “知” 到 “做” 的过程。因此, 教师在教授此部分内容时, 要根据其编排特点, 采用先认知再交际的措施, 反复播放情景剧, 吸引学生去不断模仿, 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 同时激发学生有意识地学习该单元其他部分内容, 达到主动和创造性学习的目的[11]。2. 从交际法向认知法的过渡《新通用大学英语》 综合教程中的 Reading 部分包括 Topic Preview、 Text A 、 Text B 和 Text C。Topic Preview、 Text A 和 Text B 部分在选材上注重语言素材与中西方文化的结合。语言地道, 内容丰富, 极具时代感和先进性。 在版式设计上, 图文并茂; 在内容的设计上, 融语言知识的学习和文化认知于一体; 在练习的编排上, 形式多样, 强调学生英语综合技能的培养[12]。 根据可理解输入准则与图式理论, 这部分的内容设计及选材帮助学生很快地在新旧知识之间构筑了关系, 使学生比较容易地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完成各种语言交际活动。现以 Book Two 中 Unit Nine( Living With Computers) 中的 Text A 和 Text B为例, 阐述在教学中实现由交际法向认知法的过渡。在课堂设计中, 教师可将两篇文章安排在同一次课中进行, 为学生设计出一些语言交际活动。原因之一是两篇文章在篇幅上短小精悍, 内容简单, 层次清晰, 学生很容易在交流中获取到相关的陈述性知识, 为下一步向程序性知识的转变做准备。 原因之二是两篇文章的内容都是围绕同一主题, 放在一起学习有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拓展, 起到触类旁通的影响, 积累更多的陈述性知识, 进而有利于日后进行深层意义的语言交流。①将框中左右两部分的词语连线搭配, 要求与同伴合作完成 ( 见表 1) 。题①设计的目的是通过与同伴讨论可以集思广益, 各抒己见, 补充学生之间信息空白, 达到理解、 认知和掌握实用性单词和新词的目的。②组织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更多与计算机有关的词语并留学生写论文就 “What do you use your comp,英语论文题目英语论文范文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