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中 ,英语学习者不可避免地要面对许多心理因素的困扰 ,特别是模糊容忍程度的高低往往能决定学习的最终效果。传统的观点认为模糊是指对词和句产生两种以上的不同理解 ,它阻碍学习者的正确学习;而认知心理学家却指出 ,外语学习过程就是从模糊到确定的逐步递进的过程 ,对模糊的容忍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标志着认知的发展。针对这一现象 ,在具体略论英语学习者的认知学习风格、 语言学习策略以及自我关注等因素的基础上 ,对模糊容忍与学习者之间的联系进行了阐述。结合当今中国大学英语教学近况 ,对大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模糊容忍性的各种变因进行了研讨、 略论 ,并提出在英语教学中 ,要充分考虑模糊容忍性的平衡联系 ,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一、 模糊容忍的概念
模糊容忍(tolerance of ambiguity) 是指语言学习者在认知方面主动地容忍、 接受同他的知识结构、 价值观等相冲突的思想、 概念 ,从而为进一步的学习、 认知奠定基础[1 ]。作为情感因素的变量之 —,模糊容忍在学生的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 ,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认知心理学家认为 ,语言学习是一个复杂的内化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模糊容忍性在语言的输入、 融合中决定语言过滤的多少、 语言学习的速度和质量 ,甚至作用语言的最终习得结果。学习者的模糊容忍程度越高 ,情感状态越放松 ,习得的效果越好;反之 ,模糊容忍程度越低 ,压力越大 ,对语言输入也越少 ,甚至无法完成语言的建构。因此 ,作为一个重要的情感变因 ,模糊容忍对第二语言习得的作用不容忽视。瑞士认知心理学家让• 皮亚杰(Jean Piaget)指出 ,认知的发展是从一种怀疑、 模糊、 不平衡的状态向确定、 平衡的运动;而后 ,再发展为进一步的怀疑、 模糊、 不平衡、 再次确定的永恒运动[2 ]。由此 ,认知心理学认为外语学习过程就是从模糊到确定的逐步递进的过程。模糊容忍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不可避免 ,模糊容忍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标志着认知的发展。
二、 作用模糊容忍的因素
基于模糊容忍的探讨理论 ,本文从学习者的认知学习风格、 语言学习策略以及自我关注等因素进行略论 ,对模糊容忍与学习者之间的联系进行阐述。 1. 认知学习风格 认知学习风格分为 “场独立” 和 “场依存” 二种风格[3 ]。 “场依存型” 的语言学习者在认知上依赖外在参照 ,受外在环境作用较大 ,喜欢与人交往 ,属于感性型学习者。这类学习者通常拥有较高的模糊容忍性 ,使他们能较容易接受更多的语言输入 ,从而有利于语言的习得。 “场独立型” 的语言学习者在学习上独立性强 ,属于略论型学习者 ,具有较好的推理能力和略论问题能力。这类学习者的模糊容忍较低 ,造成语言输入的不足或阻碍认知的建构完成 ,最终导致语言学习的失利。 2. 语言学习策略 由于语言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采用不同的语言学习策略 ,也会导致对语言的模糊容忍的异同。一些语言学习者依赖自己的母语进行外语学习 ,过分强调语法。他们通常要把第二语言翻译成母语。在这一过程中 ,他们努力在母语中找到准确的对等语 ,但这常常无法实现。这类学习者的模糊容忍程度较低 ,常常有沮丧感 ,不能较顺利地完成语言的建构。此外 ,这些学生不断监察自己的语言输入、 输出 ,缺乏模糊容忍 ,在正常的学习过程中 ,不断地抑制自己 ,无法流畅地应用语言表达自己 ,导致无法实现语言的实际交际功能。相反 ,模糊容忍程度高的学生则倾向于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下学习语言 ,也就是说 ,学习者不受母语的作用进行语言习得 ,强调交流、 解决问题、 完成任务等 ,忽略不重要的错误 ,避免过度的语言监控 ,从而顺利完成语言的习得。但对模糊过度的容忍也会造成对两种语言不加区分 ,甚至产生洋泾浜语而引起误解。 3. 自我关注因素 自我关注实际上是自我意识对外语学习者作用的体现。在语言学习过程中,自尊、 负面自我评价、 焦虑和考试心理障碍深刻地作用着语言学习者的模糊容忍度[4],如担心所出的错误受到嘲笑,担心自己得到否定的评价,被类似于 “我不行” 的观念所束缚等,而使自信心降低。这些综合因素最终导致了学习者的模糊容忍度低,无法完成认知建构;反之,学习者语言模糊容忍度较高就会表现得自信、 开朗、 活跃、 善谈、 焦虑水平低,能充分利用语言的交际影响,促进第二语言习得。
三、 对大学生模糊容忍的略论
同其他的语言学习者相比,模糊容忍对大学生的外语学习的作用尤为突出。在高中阶段,由于传统的教学观念和过分强调的应试教学,要求学生们掌握的是记忆性的、 机械化、 绝对化的 “正确答案” 。在这种情况下,答案是惟一的,模糊是不存在的。因此,学生已形成了这样的观念:学习语言可以像数学一样,学习者只需记住一些结构、 语法、 词汇就够了。但在大学阶段,学生们必须面对一个从中级语言学习者变为高级语言学习者的飞跃,他们要学习更多的语言知识、 更高的语言交际技巧。这就要求他们挑战自己的学习习惯,如像从前一样不能容忍模糊,就无法适应大学的语言学习。因此,从对模糊的不容忍转变为有较高的模糊容忍就成了他们在大学学习过程中的首要任务。笔者依据 Christopher M. Ely的模糊容忍性的调查表[5],对东北大学 2017、 2017 级的 262 名非语言专业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在具体略论多组数据后(见表1) ,发现他们在英语学习中,过多的生词、 复杂句子、 背景知识缺乏、 害怕被误解、 对习语的误解等,都可能是引发大学生语言模糊容忍的原因,而模糊容忍程度的高低又直接作用学生的语言习得的结果。
从略论调查问卷可知 ,大多数学生被模糊容忍问题所困扰。在充分的略论调查问卷后 ,将引发大学生语言模糊容忍的原因1、 2概括为词汇语法能力 ,原因7、 4、 5概括为文化背景知识 ,其他原因归纳为交际策略能力。 1. 词汇语法能力 在中国 ,大学生通常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培养的 ,英语学习被限制在课堂、 书本、 语法的学习之中。大学生接触自然语言输入的机会很少 ,必须依靠正规教育的途径来习得英语。而英语教学措施过于单一 ,大纲为考试而定 ,造成重视语法忽视对综合素质的培养。对模糊绝对不容忍 ,答案的绝对化 ,对常犯的一些词汇误用、 语法错误的不宽容等 ,这一切都造成进一步的语言习得障碍。另一方面 ,学生的学习重点只放在语言知识本身 ,其目的只为了通过考试 ,这些都导致了在语法连接和语句层面上产生较低程度的模糊容忍。语言学习者 — 旦置身于真正的交际场合中 ,就会因缺乏对词汇语法的模糊容忍能力而导致交际失败 ,使得学生在学习十多年后 ,仍无法进行正常的语言交际。 2. 文化背景知识 文化背景知识被认为是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并同模糊容忍息息相关。在学习英语时,大学生不但要面对来自英、 汉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语系所产生的语言障碍,还要面对更大的文化障碍。一些学生文化背景知识薄弱,性格上倾向于保守、 内向、拘谨,不易接受与自己语言、 文化、 价值观念相冲突的东西,对所学语言格格不入,而产生较低的模糊容忍度。同时,由于欠缺对英语社会的语言、 文化背景及礼貌常识的了解,造成他们在交际活动中缺乏积极主动,害羞,自信心差。这样一来,由于对模棱两可,英语论文,英语论文题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