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基本要求》 项目组自今年 3 月 8 日在北京成立以来 ,在教育部的直接领导下 ,分组开展了研制起草工作。下面是笔者在网上就 《基本要求》 中的分级和词汇要求发表的一些意见。
一、 对于 “级” 的看法 我们当时在 《一稿》 中没有提出 “级” 的概念 ,是基于下面几点考虑:
1.在讨论 《要求》 时不少人提出全国四级考试通过率低 ,是否可把要全国大学都必须做到的 “基本要求” 定在大学英语三级。但这里出现了一个问题: 1)新制定的高中课程标准(最高级 4500 词汇)提高了 ,大学英语标准反而降低了 ? 2) 如果那样 ,如何与当前国家四级考试接轨 ?是否还要搞一个三级考试 ?如果没有 “级” 的概念 ,不说 “基本要求” 是几级 ,回避这个问题 ,就可解决这个问题。 2.“级” 的概念 ,使人们联想起考试。有了级 ,各学校就有了一级考试、 二级考试、 三级考试 ,全国就有了四级考试、 六级考试 ,甚至还在酝酿八级高端考试。如果真正要从 “应试教学” 中跳出 ,是否可以淡化 “级”的概念 ?这也有利于我们把更多注意力转移到真正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上来 ,而不是为了考级。 3.根据学分制精神 ,学分和课程挂钩。如果我们只设 “一般要求” 和 “较高要求” 这两个一般学生和基础较好学生要达到的标准 ,并有达到这两个要求的综合英语课程(1 —6)和各种运用技能课程 ,是否有必要当中再人为去设 “级” ?因材施教 ,分类教学 ,不一定要分级教学。学生根据不同的入学水平 ,照样可以选修各类综合英语课程。基础差的选综合英语课程 1 ,基础好的选综合英语课程 3 或 4。综合英语课程 1 —6 ,完全可承担起 1 —6 级的功能。 4.搞了 “级” 就要像原大纲一样对每级英语在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语言技能标准量化。但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已分了 4 级。我们还能在此基础上(如果不重复他们的)再分 6 级到 8 级吗 ?听能分成 10 —12 级 ?说能分成10 —12 级 ?实践证明 ,这都是玩文字游戏 ,学校在教学中并不是根据这些在操作。 5.有了 “级” ,全国大学英语教学就有了统一标准(每个 “级” 的内容全国统一 ,而 “课程” 内容却因校而异) 。但我们制定 《基本要求》 的目的 ,就是要打破统一性 ,改革 “一刀切” 的做法 ,要给不同学校更多的制定和执行自己大纲的灵活性和弹性。因此用 “课程” 替代“级” 的概念 ,既符合学分制精神 ,又强调灵活、 多样性 ,而把教学分成 6 或 8 级 ,还是想用 “级” 来统一全国的大学英语教学 ,这又可能把注意力转移到级的水平攀比和竞争上。若搞两个要求 ,粗点可能比细点好。有些专家认为全国那么多学校 ,不应只有两个要求。这话是对的。但是 ,要有几个要求才合适呢 ?如考虑地区、 专业等因素 ,十几个要求也不算多。 《基本要求》 不要规定得太细。有的专家认为 ,维持原来大纲6个级。但是应该看到 ,级和要求不完全相同 ,不能简单把 6 个级等同于 6 个要求。 “级” 是达到要求的过程 ,是达到要求的手段(四级除外 ,因为四级已成为要求 ,两者合一了) 。而过程和手段应该因校而异 ,不要统一为好。 没有了 “级” 的概念 ,四六级考试怎么办 ?还叫不叫 “四六级考试” ?我们当时也想到这个问题。但根据教育部的精神 ,四六级考试也马上要进行改革 ,因此我们制定 《要求》 不宜被四六级考试框住。实事求是地讲 ,四六级考试对大学英语教学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但在执行中也产生了一定负面作用。如不进行改革 ,就无法真正摆脱应试教学 ,使大学英语教学健康发展。因此我们的 《基本要求》 应该向四六级考试提出改革的要求 ,而不是反过来。至于是否像有些专家提出的把现在的四六级考试改造成和学生毕业没有直接联系的“大学英语水平考试 Ⅰ、 Ⅱ” ,是今后改革可考虑的。
二、 对于词汇的看法
《一稿》 提出 “一般要求” 的词汇为 4500 , “较高要求” 的词汇为 6500 ;《二稿》 提出 “一般要求” 词汇维持原来的 4200 , “较高要求” 词汇为 6000。二稿的要求有所降低 ,主要是有些老师提出现在全国四级考试通过率低 ,扩招又使得不少学校学生的入学水平降低。而要让绝大多数学生能够达到 “一般要求” ,就要从实际出发。反对的意见认为这和中小学的英语教学改革提出一般高中毕业生 3300、 优秀高中生 4500 的词汇要求不符。似乎我们陷入了两难境地。我认为若换个角度看问题 ,或许可以走出死胡同 ,有更大的突破。 1.我们提 4200 和 6000 词汇 ,还是从四级和六级考试的角度看问题。可我们都知道 ,学生参加四级考试大多在进大学的第三或第四学期(相当数量的在第二学期就参加考试) ,而我们现在提出的 “一般要求” 和“较高要求” 不是指第三或第四学期 ,而是指整个大学期间要达到的。既然在第三或第四学期就能达到4200 ,那么到大学毕业时为什么不能达到 5000 或 6000更高的词汇水平呢 ?有些人说 ,学生考过四级后 ,水平只有降 ,哪会提高 ?这就是问题所在。因此如果把一般要求放到 5000、 6000 ,就是迫使各个学校把通过四级考试仅仅看作一个阶段目标 ,而不是终极目标;迫使学校采取具体方法落实 “四年不断线” 的准则 ,如加强双语课程等。而如果把要求定在 4200 ,还是会出现考完四级 ,大学英语教学就完成了的普遍现象 ,出现即使开出双语课程或选修课程 ,学生也无继续学习英语的积极性的现象 ,以致 “四年不断线” 的要求得不到真正的落实。 2.我们提4200 词汇 ,还是从教学和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学生进大学时是 1800 词汇水平。每学期教 600左右 ,四个学期 280 学时学 2400 词汇 ,似乎是 “极限” 。但我们应从国家发展的需要、 社会发展的需要看问题。从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看 ,有四级证书的大学生应用英语还是有很大的困难 ,不要说在口头和写作交际方面 ,就是在阅读方面也有很大的障碍。不少毕业生反映 ,无论是读专业方面的还是一般的英美报刊 ,感觉满篇都是生词。4200 是达不到交际的要求的。有了4200词汇量只能说明你达到四级课程标准 ,并不能说明达到社会实际应用的水平。那这个 4200 除了教学意义有何实际意义 ?学习词汇、 学习英语的终极目的不是为了考试或一张证书。因此我们不能仅仅强调教学规律 ,而不顾社会的需求。实践证明把一般要求拉到 5000、 6000 也不算为过。学生的承受力有弹性 ,他们为参加托福 ,参加考研 ,词汇量不是一下子就能上6000、 8000 ?有要求有压力比没有压力没有要求好。当然不是不切实际乱提一通。现在高中课程标准已经提出了3300 和4500 的标准 ,为我们提出5000、 6000 创造了条件。 3. 我们提4200 词汇 ,主要还是考虑学生的国家四级考试通过率。通过率这么低 ,怎么可能再提高词汇要求 ?但是我们可考虑一下 ,判断学生是否达到 “一般要求” 或四级要求 ,是否仅仅看词汇一项 ,是否只是以四级考试的结果为唯一的依据 ? 我们都知道只要在考试题型上有点变化 ,就会作用考试通过率的高低。因此还是回到老问题 ,我们制定 《要求》 不要被四、 六级考试框住。设想如果今后的四六级考试不是放在学完四个学期 ,而是放在第七、 八个学期;设想如果今后的考试项目有较大的改变 ,主要测试学生的运用能力;设想如果需要掌握的积极词汇(在口语和写作中经常用到)是 2500 (只是打个比,英语论文,英语论文范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