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与英语教学[英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英语论文 责任编辑:小天老师更新时间:2017-04-20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英汉两个民族有着各自不同的文化习俗,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同时还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 Abstract:There are lots of differences in culture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In English teaching,the teacher should improve the students'ability of language as well as cultivate their ability of Cross-cultural Caommunication. 由于英汉民族都具有各自的文化传统和特色,在实际交际中,中国学生由于对英汉民族文化习俗了解不多,导致在跨文化交际中产生误解,造成交际障碍。只有充分认识并重视文化异同,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言素质和实际交际能力。 一、英汉两种语言文化中常见的异同 (一)称呼语英、汉语中都有称呼语,英语的称呼语比较简单,而汉语称呼语则复杂得多。主要异同首先表现在称呼时是直呼其名还是使用“头衔/姓”的方式。在英语中,彼此熟悉的人之间直呼其名,正式场合用Mr.、Miss或Ms等称呼,只有极少数职务、职称能用来称呼别人,如医生、博士、教授、总统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中国学生称老师为“某某老师”,在和英语老师见面打招呼时,学生们会这样问候老师:Good morning,Teacher Zhang!这是典型的中国式英语。而按照英语国家人们说话的习惯,学生应说Good morning,sir! 其次,由于中英文化价值取向不同,在汉语里很礼貌的称呼语在英语文化里却可能是极不礼貌的。如:“小张”、“老王”、“老大娘”等在汉语里是合适的称呼语,而“Little Tom”、“Old John”、“Old grandmother”在英语里都是很不礼貌的称呼。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应该让学生知道英语中各种不同情境下的不同称呼,特别是那些区别于汉语的表达措施。 (二)问候语在英汉两种文化中,朋友及熟人之间通常都采取互致问候的方式来促进人际联系。英语通常用的问候语“Hi!Hello!(你好!)How are you?(你好吗?)Good morning!(早上好!)等,这样的问候语在中国人之间以往是很少使用。中国人在问候别人时常说“你吃过饭了吗?”这只是打招呼的方式,其实并不是真想知道对方是否吃了饭。然而在英语中,这样的话就不再是打招呼了,而是用来邀请对方一起吃饭的意思。汉语中另一个常用的问候语是“你到哪儿去?”这在汉语中也只是打招呼的措施,而不是想了解被问候人到哪儿去。所以,对方可以任意给一个回答,完成打招呼即可。如果我们用英语去这样问西方人,他们会认为问这样的问题是干涉他们的私事。类似的误解会很容易发生,例如,一位客人远道而来,我们常说:“您一路上辛苦啦!”如果这位客人是英美人士,我们这样说: “I am afraid you must have had a tiring journey.” 来问候他就不妥了。这句话虽然符合语法规则,却不符合英语国家的文化习惯。在这种场合下,英语使用的寒暄语通常是:“Did you enjoy your trip?” 或“How was the trip?”等。因此认真学习和应用正确的英语问候语以及仔细比较英汉两种语言中问候语的差别尤为重要。 (三)邀请用语由于传统文化的原因,中国人在接受对方邀请赴宴或参加晚会时,往往不是爽快地答应下来, 而总是半推半就地应承,这种态度往往使讲英语的人感到困惑不解。例如,一位中国学生在接受英语老师的邀请时,在电话里不停地说“Thank you”, 还加上一句“All right,I’ll try to come.”老师一听着急起来,搞不清楚他来还是不来,干脆直接问: “Yes or no?”那位学生仍然说“Thank you”,“I′ll try”。弄得那位老师很不愉快。按照英语国家习惯,应该明确回答“Yes,I will”或“No,thank you”, 而不是不置可否的“I′ll try”。类似情况还经常出现在接受对方“提供服务”时的应答场景中。当讲英语的本族人问一句“Would you like a cup of coffee?”我们就不能按汉语的方式,说“Thank you!”(谢谢)来表示接受,正确的英语表达方式应为“Yes,please”表示接受,用“No,thank you”表示拒绝。含糊的“Thank you”同样会让对方不知所措。 (四)谈论的话题跨文化交际很多情况下是通过相互对话的方式来进行的。许多中国学生很想通过与外国人交流来练习英语,然而由于他们不会选择恰当的话题,常常会遭到外国人的拒绝。例如,中国学生,初次见面就常会问下面这样的问题:“What’s your name?”“Where are you from?”、“How old are you?”、“How much do you earn every month?”被问的外国人常常不知道该怎么来回答这些他们认为是一些个人或隐私性的问题。英美国家人士对婚恋、年龄、宗教信仰、经济状况等有关方面的问题通常采取回避的态度,在与外国人进行交流时, 应该选择适当的话题。在进行英语教学中,教师有责任向学生讲述如何选择适当的话题同外国人交流,达到成功交际的目的。 (五)关于赞扬和恭维的反应在与中国人进行交往时,外国人常常很吃惊地发现,当他们赞扬或恭维中国人的时候,中国人总是过于谦卑或贬低自己,甚至反复地予以否认,而不会像外国人那样很坦然地用语言表示感谢。例如,当外国人表扬某学生的英语说得好时, 中国学生往往会这样回答:“Well,it is just so- so.”,“Oh,no.My English is very poor.I will study hard in the future.”其实,对这样的赞美之辞用一句Thank you.回答就行了。又如一位女士听到一个美国人称赞她的衣服式样说:“That′s a lovely dress you have on”时,不用“Thank you”应答,而是用汉语的习惯说:“No,no.it′s just a very ordinary dress.”这样的回答会让听者认为答话人在嘲笑她不懂衣服样式的好坏,缺乏审美观和鉴赏力。这些例子充分说明了在英语教学中,教师有必要培养学生充分认识和了解文化异同的意识,避免出现交流障碍。 (六)禁忌问题。由于英汉民族文化异同和制约言语行为的社会规范不同,人际交流中涉及到的禁忌也不同。民族禁忌作为英汉文化习俗中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其内涵丰富而复杂,关于一个民族来说是理所当然的、理性的行为,而对另一民族来说却是可笑的、甚至是粗鲁的行为。汉语文化注重人的社会性,交际时不回避涉及私人事务,或毫无保留地披露自己的私事,因为按照中国的传统文化习俗,了解对方私人信息是交际一方为了缩短和对方的距离而做出的一种姿态,表示把对方定位在一个离交际主体相对较近的位置,因此熟人之间或初次见面的人可以随便问有关年龄、工资、婚姻、宗教等私人话题。在英语文化中,隐私的外延比较大, 所以一些汉文化中礼貌的言语行为,在英语文化中会被认为是侵犯了别人的隐私。比如,中国人喜欢随便向外国人打听“How much are you paid each month?”、“How old are you?”、“Are you married?”等隐私问题,殊不知这不但不能达到交际的目的,反而遭到对方的不满。如中国人经常在出门前提醒对方别忘记了带钥匙,在我们看来这是对人的一种体贴;而关于主张“独立”的美国人看来这似乎是对他的一种侮辱,他甚至会想“AmI so foolish?”丝毫感觉不到关切和问候,反而会觉得反感。又如在汉语中,对父母、老师等长辈,都不能直呼其名,而英语中则无此禁忌。在交流中如果不知道和不注意对方的禁忌,就很容易伤害对方的情感,导致交际失败。 二、英语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应加强学习,提高在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一些探讨者认为,英语教师不仅要注重语言意识的培养,更应注重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当前在遇到和讲解跨文化交流方面的知识时,教师主要依靠的是个人的感觉和以往的经验,这种状况已不能满足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英语毕业论文英语论文题目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