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听力课程是要培养学生将外心情学习。发扬教学民主,创造良好的教学心理环境。针对一些问题,教师与学生或学生之间肩并肩地围坐在一起展开讨论,互相启发。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有助于增进师生间的了解和友谊。二是这本身就能带来乐趣和成功感。面对参与过程中不断进步的自己,学生所获得的除了知识和自信外,更增加了强烈追求母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的欲望和日渐浓厚的参与意识。三是引发了学生对两种优秀文化的对比略论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文化自觉,既不对母语文化妄自菲薄,又能在既有的本国文化基础上,更好地理解目的语文化。笔者在对“双向文化教学法”的长期理论研讨和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几点值得借鉴的教学策略:注重对比略论,如同一历史阶段、同一艺术门类、类似哲学思想的不同理解;注重多媒体资料的获得和利用;注重情景教学法的实践;注重批判和讨论;注重培养学生独立的文化思考能力;注重语言和文化的有机结合;注重单一现象和具体事件的文化略论等。笔者提倡英语教学中要实现师生两个主体的良性互动和民主参与,也提倡以跨文化交际为目的的外语教育中目的语文化母语文化的兼容并蓄,旨在培养和加强外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敏感力。未来社会对英语人才的需要,应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其对母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的自觉思考能力。实践教学中纪要重视目的语文化,也要增强学生的母语文化功底。未来社会的外语人才,不仅仅是有较高水平的目的语语言知识、外语技能和外语交际能力,而须同时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与强烈的民自尊心等。“双向文化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实践还需不断加强理论研讨和运用,还有待语言学家和外语界的专家学者们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究。语视为第一语言的思维习惯和思维模式,而不是简单的“听“”翻”机器。另外,传统听力课程多以教师播放录音和讲解为主,学生只是被动接受信息,缺少参与性,以致于感到听力课程枯燥无味,失去对外语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二)课时设置少听说能力训练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英语毕业论文,在有限的时间内如果能够重点帮助学生建立并逐渐丰富某一知识体系,就能有效提高学生听说水平,从而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主动加强听说训练。而当今大学听说课程的课时设置普遍较少是制约学生听说能力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以大学日语系听力课程为例,笔者对四所大学的日语听力课程进行了调查统计。如表 1 所列,四所大学在高年级均对听力课程的课时有所削减,并都在四年级取消了听力课程。不能提供有效的时间保证关于学生来说是难以提高听说能力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且担任听力课的老师普遍为年轻或低职称教师,听力课一般只放磁带或录像。大部分学生也认为听力课是放松课程,不必像精读课程一样认真对待。教学计划的课程设置直接导致师生双方在潜意识里忽视了听力教学,不能使学生主动沉浸在被动地位的语言环境中来提高语言交际能力。(三)课堂内容缺乏真实性人类的交际受语言环境的制约,而语言环境又根植于文化习惯,因此,外语听说教学活动必然受到听说材料相关文化和语言环境的作用。美国学者 D.A.Swinnty 的实验表明,语境是作用词汇提取的主要因素,忽略了词语词义提取时意义与语境的结合,不能达到对句子的充分理解,英语毕业论文,就不能正确理解、翻译语词在语境中的意义。在当前我国的外语教学中,听力课程多采用磁带或音频文件完成,尤其是初级水平或中级水平的听力材料,语音标准而清楚,语速适中,不会出现反复、吞音和表达不完整等情况。但实际生活中的语言则完全不同于录音材料,经常会有犹豫、停顿、重复、省略、拖长音、自言自语、语序颠倒、语法欠严密、跑题、被打断等情况出现。另外,许多老师在对学生进行听力训练时往往从慢速开始逐渐提高,或直接进行中速训练。实际上,慢的语速会造成语言不连贯,听者注意力分散,不能积极紧张地进行思维,导致听力反应人为减慢,作用对语言内容的确切理解和学习能力的提高。这也是为什么学生走出听力室后不能听懂外语的原因。
二、以网络为主的新型外语教学模式的构建
科技不断进步使知识载体从传统单一的书本形式转变为多媒体知识包,其组织形式也从以往的线性排列转向超文本结构,这势必要求知识的传授方式要从“填鸭式”“单一式”向“反思性“”复合性”转变。因此“以学生为本”的探索性学习、合作性学习得到众多教育专家的认可。“网络”为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的建立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技术保障。如何有效利用浩渺的网络素材来提高学生外语听说能力是构建新型外语教学模式中的重要一环。(一)教师在网络外语教学中的影响日益变化发展的知识生产方式和传播方式引发了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的地位转变。教师在探索性学习中已经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学习伙伴,而不再单纯是知识的灌输者。听力课程中如何使缺乏真实情景输入的外语学习者在非母语的语言环境中处于“视听沉浸”状态中,无疑是对教师提出的一个迫切要求。首先,教师作为教学任务的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必须要为学生选择恰当的学习内容。计算机网络不仅是一个集成工具、学习工具,而且能提供大量外语学习的资源。从语言的起源到语法,语言的口译、笔译及对应的音频、视频动画,这些丰富的网上资源,可供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策略、教学内容随时在线调用、收集、处理。以日语教学为例,听力课程可以利用信息设备远程接收日本 NHK 信号,无论是新闻还是影视剧,我们在电脑上就可以直观地看到、听到、读到、学到。这种渠道获取的知识不但直观而且实用,不容易被忘记,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之深入了解日本文化,又能对学生拓宽听力视野和提高会话能力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其次,教师在网络外语教学过程中要当好指导者和评估者。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现代外语教学往往以学生的学习过程为主轴,更加注重过程而不只是单纯注重学习成绩。要提高学习效率,实现自主学习,教师的指导影响至关重要。在网络教学环境中,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课堂对学生进行学习控制与教学辅导,让学生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自主进行个性化、选择性学习,成为主动学习者。在外语听说课程中,学生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分组讨论或角色扮演,而教师则起到课堂监督与辅导的影响。也可避免少数活跃学生垄断课堂而使一些学生没有机会回答问题等状况出现。在自主学习的听力课上,每个学生都是主角,充分发挥了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作业体系方面,可以在线进行听说训练,使口语作业与书面作业相结合,重点检查学生对输出性技能的融会贯通、综合运用以及略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利用网络还可以实现师生的交流开放,做到教学相长。网络环境下探索性学习与传统的教学相比具有明显的开放性,能建立新的信息传递方式和情感表达方式,使教师和学生能够更好地交流。师生间顺畅的交流是教师把握学生学习状况、及时调整教学的最有效手段。利用网络技术实现语言环境的开放,可以使学生的外语学习能够在一个自主开放的环境中进行,并实现师生评估体系的开放。学生可以随时掌握学习的进程并对老师的教学进行及时的评介和反馈,老师则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二)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外语听说学习在网络外语学习中,可以实现不同时间、不同地域、不同形式的互动活动。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都可以进行互动,甚至学生与学习材料之间也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互动。在这种环境下,学生由从前教学环节中的的被动者变为主动者、参与者。首先,学生通过网络可以改变非母语语言环境。在语言学习层面上,网络虚拟现实可以达到感知、认知乃至语言习得的目的。基于网络的虚拟现实可以弥补本地本国外语学习环境的缺乏,以浸入的方式让学习者处于一个近似于真实的语音环境中。在一个身在目的语国家的意识前提下,感知学习它国的语言文化,对外语听说能力提高有很大帮助。如今网络已将世界变为“地球村”,外语学习者可以通过互联网结交目的语国家的语伴,真正实现语言的交际功能,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外语的热情。其次,网络学习可以增强学生自我效能感。语言是人际交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使用非母语进行交流既是一种能力的体现也是一种自信的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总是不能得到适当的满足和成就感,就会伴有焦虑的情绪,减低从学习中所能获取的自我愉悦度,降低学习兴趣。在网络学习中,网络的虚拟性大大优化了语言学习的外部环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