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计划能够对实际的语言应用产生很大的作用。计划与口语准确性、 流利性和复杂性有密切的联系 ,关于外语教学尤其是英语口语教学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Abstract : Studies show that planning exerts great influence on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to language. The present paper is an attempt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planning and accuracy , fluency , and complexity. The research is believed to be of significance to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 especially oral English teaching in the Chinese context . Key Words : planning ; speech production ; accuracy ; fluency ; complexity 信息加工理论认为人类的信息加工能力是有限的,难以同时对任务的各个方面进行完全处理。二语学习者,尤其是那些水平较差的学习者,很难同时兼顾意义和形式,因此他们必须对自己的注意力资源进行有效配置。但如果他们对任务的语言和命题内容有机会计划准备,就能弥补这一加工能力的局限,语言输出质量就会因此而提高(Skehan 1996) 。探讨表明说话人对自己的言语进行计划(planning) 能够对实际的语言应用产生很大的作用。本文尝试对英语口语交际中的计划进行研讨,揭示它与口语准确性、 流利性和复杂性的联系。
一、 概念的界定
计划在语言输出理论模式中被广泛使用。它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宏观计划和微观计划(Crookes 1991) 。 前者是对大型的言语模块进行大范围的语义和句法组织,后者则仅仅涉及到局部的功能,如确定句子界限或选择合适的词语。母语输出在很大程度上是自动的,但是二语的输出通常情况下不能作到自动,因此学习者拥有多少时间来对不同的信息加工阶段进行计划准备,很可能对语言的输出产生作用。Ochs (1979) 在讨论母语输出时区分了已计划话语(planned discourse) 和未计划话语( unplanned discourse) 。已计划话语在表达之前已经过思考和组织,而未计划话语则是未经过事先考虑和组织准备的话语。两者之间存在一个连续统,日常生活中人们的交际大多数位于连续统的两极之间,很少话语真正是完全计划好的或未计划的。各种话语的可计划性也存在很大异同,例如对话通常不是事先计划好然后再进行的。这两种话语在语言上也存在异同。Ochs发现在未计划话语中,说话人更多地依赖即时语境来传达信息,使用在语言习得早期出现的句法结构如指示词、主动语态和现在时等,以及大量使用重复和词语替换等手段。 在一系列的探讨中,Skehan 区分了语言应用的三个方面:准确性、 流利性和复杂性。准确性涉及到输出的语言在多大程度上符合目的语规范。探讨者们关于如何测量语言的准确性存在不同的看法。有人(Crookes 1989 ; Wigglesworth1997) 倾向于测量某些语法项目(如冠词)的准确性,有人(Skehan 和 F oster 1997)则选用一些更加笼统的测量手段如正确句子的比例等。流利性涉及到学习者实施输出语言时避免不恰当的停顿和犹豫的能力(Skehan 1996) 。用来衡量流利性的手段有很多,如口语语速、 话语长度、 停顿时长、 沉默、 冒失开始(false starts) 、 重复和重述( reformulations)等。复杂性涉及到输出语言的详尽性(elaboration)和抱负(ambition)(Skehan 1996) ,反映出学习者准备冒险并重构自己的中介语系统。关于复杂性的考察,一般是考察句子的从属联系出现的比例和频数,如每个 T单位或 C单位中的从句的数量等。也有些探讨采用类型/型符比率来考察词汇的复杂性。语言应用的这三个方面需要区别对待,因为学习者采用的加工类型不同对三者的作用各异。例如在某些情况下学习者会依赖已词汇化了的语言知识,这样他的语言输出的流利性就会提高;但如果学习者能够或被迫利用自己的规则系统,这时他的语言复杂性和准确性的提高就会有保障。在这种情况下,有无时间来计划往往会对语言输出的质量产生很大的作用(Skehan 1998) 。 二、 计划与口语准确性
为了考察计划对实际的语言运用到底能够产生多大的作用,已计划的话语和未计划的话语带来的效果是否存在异同,Ellis (1987)进行了详细的具体探讨。他设计了三个相关的任务来考察学习者对过去时的不同使用情况。在第一个任务中,学习者根据几幅连环画写一篇故事;在第二个任务中,这些学习者就这几幅连环画口头讲一个故事(他们先前已对这些图画写过故事) ;在第三个任务中,这些学习者对另外一组新的连环画口述故事。这三个任务给学习者提供的时间依次减少。Ellis试图考察在这三个任务中学习者对三种过去时(不规则、 规则以及系词)的使用情况。结果发现,计划关于规则变化的动词过去式如walked 的准确使用产生了积极作用,但关于不规则动词过去式如went 没有作用。三种过去时词素的平均准确率随着计划时间的减少而下降。更为明显的是,学习者关于规则过去时和不规则过去时形式的使用情况具有明显的异同。规则过去式的使用受到任务性质的作用很大,其使用的准确率在三个任务中依次下降,由任务一的 77 %降到任务二的 57 % ,到任务三时再降到了43 %。与此相对的是,三个任务中学习者对不规则过去式的使用准确率几乎没有下降。Ellis解释说产生这种异同是因为不规则过去式本身就构成一个完整的独立的词汇单位,而规则过去式则需根据规则利用词素来建构,因此要求一定的在线加工(online processing)能力。这样一来,一旦计划时间减少,在线加工的能力也就相应减少,准确率因而下降。由于不规则过去式的词汇基础不要求这种在线加工,它们出现时基本是完好无损,因而准确率变化很小。因此 Ellis提出假设,认为有计划的言语输出比没有计划的言语输出要更加准确,因为在有计划的言语输出过程中有更多的注意力资源可以用来监控。但是也有人指出在 Ellis (1987) 的实验中,由于主要关注的是故事的情节,计划的时间因而被用来增加表达的准确性。这样就有可能混淆了计划和任务的表达模式的作用。因为任务一和任务二是书面的,任务三是口头的,很难断定准确性的提高是因为表达模式的不同还是因为给定的计划时间造成的。像 Ellis (1987)一样,Crookes (1989)也对计划的时间问题进行过探讨。他采用信息沟任务来考察有 10 分钟计划时间和没有计划时间时受试的语言表现情况。结果显示,就准确性而言,有无时间来计划关于受试者的语言输出准确性来说没有产生显著异同。他的探讨结果正好与 Ellis(1987)相冲突。F oster 和 Skehan (1996)的探讨也揭示了计划时间对口语准确性的积极作用。与Crookes (1989) 相反,在他们的探讨中,有计划时间的两组受试产生的表述准确性比没计划时间的小组的准确性更高。同时,准确性最高的小组是第二组,即有十分钟计划时间、 但没有得到详细指导如何利用这段时间的小组。也就是说,一旦有计划时间,学习者就会对将要使用的语言进行计划,这样他的语言准确性就会提高。如果指导学习者如何使用这段计划时间,要求他注意要表达的内容时,他的表达的准确性就会受到作用。这样看来人的信息加工能力还是有限的,必须做到谁先谁后,分清主次。F oster 和 Skehan (1997) 探讨结果显示,任务类型不同,计划对准确性的作用也不同。Mehne,英语论文,英语论文题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