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听力占了很大的比重,尽管学生英语基础都很扎实,但仍不能很好的听懂真实场景中的听力对话。本文略论了当前英语听力教学的近况,并提出了应当在听力教学中加入文化知识学习及具体方法,以实现听力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1 引言 在高等院校的教学中,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历来备受重视。听力理解的过程就是将有声的语言通过媒体传到人的大脑并加以理解和消化的过程。根据美国的一项调查统计,在人们能获得的信息中,45%来自于听、30%来自于说、读占16%、写占9%。由此可见,在英语的五大基本能力的培养中,听力尤为重要,然而听力教学又往往是英语教学中的弱项,它受到诸多方面因素的干扰,如文化背景(异同)的干扰,还有语音、词汇、语法、语速、心理素质等因素的干扰。 美国著名人类学家萨丕尔(Sapir,1921-)指出:“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语言和文化的联系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它承载着文化信息,折射出一个民族的思维特征;语言又受文化的制约,因为文化深植于语言,人们使用语言时要受到其民族文化的限制和作用。而思维方式是沟通语言和文化的桥梁,它既是文化心理特征的体现,又是语言生成和发展的深层机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和文化背景,人们总是根据自己的文化背景及语言习惯,用自己固有的思维方式去理解别人所说的话,所以如果不熟悉英美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不懂得用西方思维方式去理解英语语言,就会给英语听力理解造成很大的障碍,致使听力理解过程难以顺利完成。 培养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点之一,要提高听力理解能力,教师和学生都应当重视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因素,扩大英美文化背景知识面,增强用英语思维的能力,做到用英语思考和理解英语。 2 听力教学中产生文化干扰的原因及表现形式 2.1原因略论 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由于长期受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作用,片面强调词汇、阅读等考试技能技巧的教学,而忽略了相关的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在教学实践中,相当一部分学生在经历了多年的英语学习之后,已经具备了较强的阅读能力和语言略论能力,却还在抱怨自己学到的只是“听不懂、说不出”的“聋子英语”、“哑巴英语”。造成这种状况既有教学方面的原因,也有学生方面的原因。从主观上讲主要是学生存在着很多听力理解上的障碍,如由于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基础知识不足造成的语言障碍;当然也有非语言障碍。非语言障碍主要指学生由于被动听或因水平有限暂时不能完成听力任务而产生的焦虑和恐惧的心理障碍,以及由于背景知识缺乏而造成的文化障碍。从客观上看,主要是课堂教学方面的原因。受课时限制,在听力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往往不介绍或少介绍相关背景知识,而是遵循“放音-听音-再放音-对答案-再放音”直至学生听懂的模式,课堂乏味,学生极易产生厌倦感。我认为这种文化缺失现象与学生听力提高缓慢不无联系。实践证明,一个人掌握的文化背景知识越丰富,越能增强其听音的主观能动性和大脑的兴奋性,就越容易形成“听感”,从而加速听力理解过程。 语言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深深扎根于民族的文化中。语言既是文化的一部分,英语毕业论文,又是文化的载体,由此可见,不论文化背景知识和语言就无法解释语言。在当今高校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学生可能知悉其中某个具体的单词,又能略论出语法结构,但听不懂说话者真正的含义所在,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就是缺乏所学语言的文化背景知识。 2.2表现形式 下面有一个对于中国人和英美人对待称赞的不同反应的例子。 A:Your wife is so beautiful! B:Where……where……(谦虚的表现) A:Everywhere.(莫名其妙,无语可对) 听到赞叹声,英语毕业论文,中国人不由自主地要谦虚一下,因为谦虚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殊不知在英美国家受到别人赞美要真诚地道声“Thank you”,否则是不真诚的表现。不了解这些文化背景知识,将成为听力理解的障碍。 若对英语国家一些特有的习语、典故、惯用语的文化背景不了解,往往会导致“听文生义”或产生歧义,从而造成理解障碍。如“a white lie”此惯用语直译为“白色的谎言”,中国学生或许会猜测为“非常恐怖的谎言”,因为白色在中国是非常不吉利的颜色,常与死亡等不好的事情关系在一起。而白色在英语国家代表纯洁,含褒义,因此“a white lie”指“不会造成伤害的谎言”,即善意的谎言。 为了更进一步说明这一问题,请再看下面一例: A little girl at her first church wedding suddenly whispered loudly to her mother: “Mummy, has the lady changed her mind?” “Why, dear, whatever do you mean? ” , her mother asked. “Well, Mummy, she went up the aisle with one man and came back with another!” 最后一个句子“同一个男人上礼坛,却同另一个男人下来”,是理解的关键所在,它蕴涵着英美文化知识中的婚礼习俗,新娘由父亲带着走上婚礼的神坛,然后交给新郎,但是中国的婚礼却不是这样。如果听者还是用中国的思维方式去理解西方的这种婚礼习俗,就会产生误解而无法欣赏到其中的幽默。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英美人的文化背景知识。中国和英美等西方国家有着迥然不同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中国学生由于深受母语和本国文化的作用,在听力理解过程中,往往用中国式的思维去略论和理解英语句子,结果,由于对英汉文化异同缺乏敏感性,不能够迅速而准确地理解英语语言信息中所包含的实际意思和说话人的真实意图。学生如果不了解西方的社会制度、风土人情、民俗习惯、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等文化背景知识,那无疑是在英语听力理解中设置了重重障碍。 综上所述,不了解所学语言的文化背景知识是造成文化干扰的主要根源,因此把文化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是十分必要的。在听力教学中必须进行有意识的文化导入,引导学生注意材料的社会文化背景,培养他们的文化意识,以扫除文化障碍,提高听力理解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3 解决听力教学中文化知识干扰的措施 要排除文化这一障碍,提高听力教学水平,我们可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改变思维方式,讲究听力技巧,提高记忆的速度和效果。由于历史背景不同、地域的异同等多种因素,以汉语为母语的民族与以英语为母语的民族思维方式必定有所区别,因此,了解必要的英美等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并在听的过程中应用背景知识排除"负迁移"的干扰,必将提高记忆效果。另一方面,培养听者的听力技能,对其进行单项和整体的听力训练,让听者应用听觉感觉知识在音素、词、句子层次上依次对听力材料进行辨认和理解,或者让听者应用自己的背景知识从篇章层次上对听力材料进行理解,从而帮助他们学会把握语篇的重点和大意,区分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抓住关键词,以有效地提高听力水平。 第二,教材的编写应结合所学语言的文化,融入典型的文化背景知识,简单而生动地反映文化特点,尤其听力、精读教材应本着这一准则细致编写出适当的教材。 第三,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使用词典,学会辨析语义内涵。通过各种英文词典,我们可以对比出英语和汉语之间的语义并不是绝对对应的,一个英语单词往往有很多汉语含义。学生在使用词典时往往只注意理解和记忆词典中的第一、第二解释,认为第三以下的词条是不重要的。但是英美人却不那样认为,他们看重词的根源和历史地位,他们谴词用语并不完全按照词典中词义的排序来分主次,而且有的词在词典上也找不到对应的词义。因此,在很多情况下,学生尽管认识句子中的词,却不理解整个句子的含义。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正确使用词典,学会词义辨析,引导学生全面理解词典中的各项词条,从词的表层意义向深层意义过渡。 第四,学生还应多积累英语的文化背景知识。这里学生可通过阅读一些英语名著和专家写的文化方面的论著、多与外籍教师、专家等人士交流以得到积累。 第五,教学措施应多样性、趣昧性。大学英语教师在进行听力教学的过程中不仅需要解码所听内容,更要普及其中所包含的中外文化异同。同时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