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设语篇功能及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推理问题[英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英语论文 责任编辑:小天老师更新时间:2017-04-20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语言学家对预设的探讨首先是从语义开始的,基于真值条件语义学对预设进行逻辑--语义范畴的探讨,而随着探讨的深入,语境的影响日益突出。何自然指出,语用预设是指“那些关于语境敏感的,与说话人(有时还包括说话对象)的信念、态度、意图有关的前提联系。”             
              
一、语用学、语用预设理论和语篇略论             
作为普通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语用学“探讨如何通过语境(context)来理解和使用语言。”[1](P1)因此语用和语境密不可分。早期的语用学探讨对象主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口头交际时所使用的话语。九十年代后,人们开始把包括文学著作在内的书面语文本作为语料的来源,应用语用学思想和措施略论文本中存在的语用现象及其在作者创作语篇与读者理解语篇的过程中所发挥的影响。[2](P317-323)预设最早出现在哲学领域,直到五十年代才成为语言学特别是语用学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预设是“说话人在说出某句话之前所做的假设。”[3](P25)预设通常被分为语义预设和语用预设。语言学家对预设的探讨首先是从语义开始的,基于真值条件语义学对预设进行逻辑--语义范畴的探讨,而随着探讨的深入,语境的影响日益突出。何自然指出,语用预设是指“那些关于语境敏感的,与说话人(有时还包括说话对象)的信念、态度、意图有关的前提联系。”[1](P68)
由此可见,语用预设具有两个基本特性:合适性和共知性,它与语境和交际双方都有紧密的关系。语篇包括话语和篇章,这里指的是整篇文章。语篇略论指“对比句子/话段更大的语言单位所作的语言略论,目的在于解释人们如何构造和理解各种连贯的语篇。”[4](P4)阅读理解主要指对篇章的理解,阅读中的语篇略论主要探讨的是语篇的衔接与连贯。现代认知语言学通常认为对语篇的生成和理解是一个动态的认知过程,称之为语篇过程或语篇处理,而语篇的连贯性也被看成是一种认知或心理现象。[5](P44-48)苗兴伟认为,语篇功能主要涉及语篇建构中句子层面的影响,而Lambrecht指出句法与其语篇功能之间存在一定关系,作者为了达到不同的语篇功能可能会选用不同的句式变体。[6](P17-21)例如,科普类文章通常为了保持语篇视点的一致性更多地采用被动语态;叙事类文章则经常变换主述位,在引入新信息的同时增加语篇的文学性;说明类文章常在主题句后以举例等方式对其进行辅助说明。
二、预设的语篇功能和阅读教学中的推理问题          
在文学著作等书面语文本中,预设表现为作者和语篇之间的联系。苗兴伟认为,语篇是信息流不断推进的动态过程。[7](P13-16)而预设是语篇组织的一种有效手段,它衔接语篇中的信息流并对其施加连贯制约。[8](P25-30)作者在创作语篇的过程中,通常会假设著作的隐含读者与自己拥有共同的知识和经历,甚至相同的价值观。[9](P259)因此学生在阅读语篇时,如果缺乏相关的知识,而在阅读这种特定的交际场合,又无法要求作者提供必要的前提,学生就会感到语篇不连贯,无法理解。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预设这一桥梁找到隐含的信息,从而更好地理解篇章。阅读不仅是作者编码和读者解码的过程,还是两者间的相互交流,是一个复杂的动态心理推理过程。建构主义推理模型认为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当读者的知识框架,特别是长时记忆中的背景知识被语篇信息激活,而且其中的部分信息在语篇的意义表征中形成编码时,就建构了以知识为基础的推理。[10](P142-146)根据Sperber和Wilson,语用推理是在从一个假设推出另一个假设的演绎过程中,通过推理来补足语义表征与交际信息之间的信息差,而且其推理依据的是逻辑信息、百科信息和词汇信息。[11](P65-71)因此,在阅读过程中,读者需要应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结构,包括逻辑知识、百科知识、语言知识、文化知识等,不断推测求证,尽最大努力理解作者预设的隐含信息,从而最大程度地还原作者的创作意图,真正理解语篇。而实际教学情况则显示学生在推理方面存在较大的困难。这固然与学生的推理技巧有关,更主要的是学生自身知识结构的欠缺,特别是背景知识和语篇结构方面,与作者所预设的隐含读者差距较大。
三、语用预设理论在语篇略论中的应用             
根据语用预设的语篇功能,它是为语篇信息的衔接和连贯服务的,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就应着眼于整个篇章,将语篇略论与语用预设相结合,启发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放眼宏观语境,着眼隐含读者,主动地利用预设理论来略论理解文章,甚至逆向推理重组篇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转变阅读观念,重视并尽可能重塑隐含读者,扩充知识结构。找到并且尽可能地重塑作者所认知的隐含读者是理解语篇的一个重要条件。这就需要读者转变阅读观念:阅读不是消极地埋头苦读,而应该是积极主动地读。何自然认为要学好外语就需要进行大量的语言实践,要积极主动地去阅读一些适宜的材料,将完整的有连贯意义的语言材料储存在大脑中。[12](P51-56)这也是教学实践中反复强调的提高阅读量和扩大知识面。而后者不单单指语言知识,还包括百科知识、社会知识和文化知识等。这些知识就构成了读者在篇章理解过程中重要的推理基础,使读者能很快架构起已有的记忆知识和语篇中动态语境之间的桥梁,更好地理解作者及其著作。而其中不仅包括作者创作文本时的社会背景,还包括文本所叙述的时代情况和读者理解语篇时的语境。隐含读者是作者在创作语篇的过程中所预设的,与其拥有共同的知识和经历,英语论文范文,因此在重塑隐含读者时不可避免地要先了解作者创作时的背景,这样才能更好地解读作者的内心世界。如《The Call of the Wild》一文讲述了一只名叫Buck的狗是如何在阿拉斯加荒野的残酷环境下为了生存而不断战斗最终逐渐被唤醒血脉深处的野性回归荒野的故事。单从故事本身来看它描述的是自然界中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法则。而当你了解了作者的生活经历和他所在的时代背景,就会发现这个故事不仅是作者个人生活经历的写照,也反映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的悲惨生活,是对当时社会的批判。同时,作者在创作文本时通常根据自己的写作目的,预设读者的知识结构以及可能的反应,以此来编排信息,因此,前一个命题的预设就成为下一个命题的已知信息。
在篇章理解过程中,英语论文,如果不懂得其中的语用预设,就很难真正地与作者交流,从而导致理解失误。作者提供的预设信息不但在文本中构建了一个虚拟世界,而且其中隐含的某些信息成为作者取得特定文学效果的工具。读者只有掌握了其预设信息,才能挖掘出著作的深层含义,英语论文 充分地体会其艺术美。如:This was a big,big city,and we were just two insignificant young men from a small town.I’ll never forget the noise,and the smells,and the crowds.There were 201700 people living in the City of London–I never saw so many people before in my life. (Jennifer Bassett,Young William Shakespeare)[13](P37-38)如果单纯从篇章来理解,破折号前面部分似乎只是简单介绍当时(根据文中信息应该指1587年)伦敦城的人口状况--—伦敦有20万人。但如果你了解到1605年伦敦城的人口也不过才75000人时,这个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