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生近况探讨 1.阅读措施不恰当有的学生一遇到生词就马上查词典,他们把主要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生词或生句上,这种阅读方式使学生对字典的依赖加强,离开字典就使阅读无法进行。时间长了就会使学生减弱或丧失独立思考和略论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词汇量制约阅读水准高职院校的一部分学生英语基础比较薄弱,自律性不强。表现为不爱背单词,从小学到高中所积累的词汇量也非常有限,要想让他们读懂教材中的某些文章就显得比较困难了,从而制约了他们整体的阅读水平。 3.目的性强,应付考试高职院校大部分学生还延续着高中应试教育的方式和思维模式。表现为只作为知识的接收器,不适应能力为主的高职教育模式。这部分学生学习英语只为通过期末考试和英语过级考试。所以他们比较关注与考试相关的内容和题型,与考试无关或联系不大的内容则提不起兴趣,这就从根本上阻碍了阅读能力的提高。 4.文化背景知识匮乏在阅读英语文章时,由于中西方文化存在着极大的异同,学生们有时会感到困难。如果缺乏相关的背景知识,会严重作用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有些基础较好的学生单词和语法都掌握,但却无法理解作者的中心意图[2]。因为作者往往是按照他们国家的文化习惯和思维方式去写作,所以如果不了解当地的历史、语言、文化背景等,有些文章读起来就比较吃力了。 (二)教学近况探讨 1.教材的选择无法贴近专业由于我国的高职院校的英语教育尚未成熟,仍处于摸索阶段,所以想针对不同的专业选择相适应的配套英语教材还比较难,当前只停留在基础性教育阶段。 2.教师的教学措施及理念有待改善高职院校的教师一边面对一些基础较弱的学生,一边面对较难的高职英语教材。教学任务要完成,并且有些内容学生还不容易吸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遇到困难,英语论文,导致了教学效果不理想,这是客观原因。主观方面,教师的教学措施亟待改进。例如,有些教师习惯应用自己较熟悉的讲授法,以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为主。这些措施导致了阅读课堂枯燥乏味,学生缺乏兴趣,教师也无积极性。同时有部分教师采取布置任务、读文章、回答问题,这样的一套模式进行阅读课教学,这样长此以往,学生缺乏主动性、创造性,只是被动地跟着老师走,这样的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3]。 3.教师在课堂上忽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有些教师在阅读课的教学中,特别注重知识点的讲解和语法结构的略论,并且把一篇文章分成单个句子来讲,这样学生们对文章的理解就只停留在句子的略论上,从而缺乏对文章上下文的逻辑联系的理解和把握[4]。同时,对段落的过度、衔接以及文章的写作风格也知之甚少。这样下去,学生的阅读课就成了知识点的堆砌,而无法达到提高阅读能力的目的。 4.教师不注重情感交流及学生自信心的培养现在的教学中常用的方式就是教师讲,学生听,缺少师生间情感的交流、互动与沟通。有些教师在阅读课上只注重对问题对与错的评判,缺少对学生看待问题和略论问题的视角的赞扬和鼓励。学生如果感受不到老师与自己之间心灵的沟通,就有可能作用到对这门课程应有的兴趣。 二、提高阅读能力的措施和对策 (一)注重高职英语阅读课程的准备备课时必须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要放在主导地位。阅读课只有启发学生自觉主动地大量阅读才能逐步提高阅读能力,真正地学会阅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决不能忽视学生的个人性格、学习的动力和学习的兴趣,应创造一个和谐的、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否则,一定会作用阅读课教学的效果。备课时,教师应查选大量的资料和信息,从中选出最适合自己学生的材料,还需精心设计和策划教学的过程,尽量增添课堂的活跃性和趣味性。这样营造一个好的课堂氛围,才能收到预想的效果。阅读课本身是以阅读技巧为中心,因此,要引起学生主观愿意进行大量课外阅读的兴趣,这就决定了选材的重要性。 第一,选择的文章必须适合学生的年龄和生理特点,难易程度必须适中[5]。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具有时代气息的、优美感人的文章,才能使学生自发的主动去读,在读的过程中更好地训练阅读技巧。 第二,文章还必须具有可行性,只保证兴趣,但不利于训练阅读的技巧也不行,同样也不能选这样的材料。 第三,就是选的材料要适合学生现实的英语水平和能力,不能选那些生词量太多,语法偏难的文章,使学生望而却步。材料选好了,则其他的工作就迎刃而解了[6]。首先,上课前,要确定本课的阅读目的,有了正确的目的,学生就可以有一个想象的空间,就知道哪些地方应该精读,哪些地方应该简读,哪些地方应该带着感情去读,哪些地方学生可以打扮饰成不同的角色去读。在阅读中加深理解文章的内涵。在阅读中提高自己略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在阅读中,还可以以教师为中心阅读。充分体现出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给学生做出楷模。这样,学生学有样板,作有提示[7]。另外,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和能力,自己独立去阅读,而教师控制整个的阅读程序,适当给予提示和帮助,如笔者在课上就采用了这样的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选择正确的阅读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