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课文教学提高阅读能力[英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英语论文 责任编辑:小天老师更新时间:2017-04-21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课文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材料。课文教学的成败,直接作用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那么在阅读课文中怎样才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我们知道,教学过程的实质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和发展过程。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一般说来要经过四个阶段: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知识→应用知识。是一个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步深化的循序渐进过程。阅读课教学也应遵循这种规律,在教学实践中经过不断的摸索和研讨,我逐步形成了“导(Presentation) →读(Reading) →练(Practice)”的教学模式。
     一.导,即感知教材。这是知识的输入阶段.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掌握书本知识,这种知识对学生来说是他人实践经验的总结,为了理解和掌握这种知识,学生必须有感性认识作基础。为了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教师应指导学生做好阅读前的导入工作,包括如下几点:
     1、课前充分预习
     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预习,学生综合应用已有知识和技能,初步了解教材内容,发现教材的疑难问题,带着问题上课。这样,使学生的针对性更强,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也便 于教师集中力量解决重点难点问题。预习时我们一般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A)拼读生词、词组,扫清阅读 障碍。
B)浏览全文,找出各段的主题句,或说出段落大意。
C)划出语言难点,并提出独立的见解。
D)就课文内容提出问题,供课堂上进行问答。实践证明,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学习变得更主动了,上课时解决 问题的效率也更高了,从而节省了讲解时间,加强了综合训练。
     2、课文教学前学生思维的激活
     通过预习学生对阅读教材有了一定的了解,为使学生感性认识更丰富,表象更清晰,正式阅读教学前教师还可以通过多种措施激活学生的思维。如:
A) 用录音机,激发兴趣,创设英语情景。
录音机播放一段节奏明快的歌曲、伴音或歌谣,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录音机播放音乐,学生被节奏明快的歌曲深深吸引,使他们都能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收听、跟读地道的英语,把握标准的语音、语调,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听、说能力。
B) 应用投影仪,呈现出画面,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光学投影仪胶片的使用,不仅起到小黑板的影响。而且还可以通过制作一些彩片、插图等丰富我们的教学,为学生创造生动、形象的情景,英语论文题目,有利于引导学生进入角色。
C) 放录像,变静为动,使学生身在其中,知其所学。
教学录像能做到图、文、声、色并茂,字幕与动画的巧妙应用,使音、形、义有机结合,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和理解语言的形式和内容。在英语课堂上借助录像机等设备可提供生动直观的形象和视觉效果,刺激学生的感官,产生良好的兴趣和情绪,进而也使课堂“活”起来。。然而,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受单一的教学手段的限制,许多优秀的材料因此味同嚼蜡,学生对著作的理解也不免表层化、抽象化。然而,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情况就可能大为改观。把生动形象的画面配以美妙和谐的音响,化抽象的文字为可观的图像,创设出最佳的教学情境,以直观的形象触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以生动的情境引发学生心灵的感知,情感的共鸣,从而达到对著作深层的理解与感悟。
如,我在略论the necklace的主人公玛蒂尔德的性格时,人物爱慕虚荣,贪图享乐的性格显而易见,几乎无需作任何自略论概括。然而,学生对人物的认识其实还仅仅停留在表层的抽象的把握上。于是,我便选择了“借项链”这段最能体现人物性格特征的录像片断,剪辑后配上字幕,让学生给画面配音。学生一下子兴趣倍增,纷纷在具体的情境中仔细揣摩人物的心理,绘声绘色地模仿人物语言。经过准备,三位同学登台表演,其声情并貌的配音表演令满堂同学与老师惊叹不已。我认为,学生之所以能够表演得维妙维肖,是因为此时,人物形象在学生头脑中已经具像化了,学生通过揣摩、表演这一环节在头脑中活化了人物形象,达到了对人物形象深层次的把握.而这一切教学目的的完美实现,正是多媒体教学手段中的情境教学所达到的效果。
     二.读就是理解教材。阅读理解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对课文进行多层次的阅读,, 阅读的关键在于理解,尤其是深层理解。交互影响模式对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综合能力能起关键的影响。借助形式图式模式,教师可引导学生弄清文章的文体思路,了解各种不同体裁的课文的结构特点。例如教"Earthquakes" 时引导学生归纳出文体思路是accidents--- causes --- solutions---- prediction。借助文章体裁结构帮助理解文章实际上也是一种阅读策略,同时也有助于学生下一阶段完成重建语篇的表达训练。借助内容图式,教师可启发学生寻找或利用文章上下文线索去激活自己大脑中相应的背景知识内容图式。例如教“Earthquakes”时引导学生回忆“板块学说”(plate tectonics)相关内容,将文章内容与大脑中的相关信息关系起来有助于学生更深刻理解文章的细节内容、中心思想、作者的写作态度、写作意图及文章的“弦外之音”。这样做,学生读懂文章的能力才会逐步提高,下一阶段进行语言知识的学习和运用才会有基础。总之,综合利用形式图式、内容图式、语言图式来指导细读课文,对提高学生阅读综合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这部分教学时教师应处理好教与学的联系,关于语言基础知识,文中的重点难点,教师的讲解要精,在有限的时间里,只有精讲,才能够做到以点带面,也只有精讲,才有可能多练。精讲,就是要分清主次,每次重点解决一些主要问题,英语论文题目,而不是面面俱到,样样都抓。那种不分主次,不分先后,碰到什么就讲什么,甚至随意发挥、希望一下子解决所有问题的作法,其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连基本的问题都没有能解决好。有了精讲,多练在时间上也就有了保证。然而多练不仅仅只体现在时间和数量上的“多”,还应体现在练 法上的“活”。这样的练习才能收到好的效果。比如句型的练就有许多措施。模仿造句是练,模仿翻译也是练 ;背诵句型是练,句型转换也是练。采用哪一种措施,或在几种措施中先用哪一种,就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三.练,即巩固知识与应用知识,这是输出阶段。在完成读课文之后,深化语言知识的学习与应用则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必然要求。学生在理解教材后,为了牢牢记住所学的知识,防止遗忘,需要做多种形式的训练,使知识在记忆中痕迹得到强化,形成牢固的关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是在反复练习中,从最初的不会、不准确、不熟练到比较会、比较准确,逐步地发展和完善起来的,但为使学生顺利地掌握技能、技巧,不仅要注意练习的数量,而且要提高练习的质量,改进练习的措施。这一阶段的教学设计主要如下:
1、归纳知识。可引导学生按语言单位来分类归纳;也可按段落顺序或情节内容来归纳排列。
2、深化知识。可介绍一词多义、词与词区别、长句略论和逻辑纽带等拓展性知识。
3、应用知识。口头上可采用命题发言、口述大意、复述课文、话题讨论等准交际或交际练习形式;笔头上可采用改写、缩写、书面表达等准交际或交际练习形式。
如:SEFC Book 1A Lesson 26 & Lesson 27 读后重建语篇训练题:
1) Why do you think San Francisco are easily shaken by earthquakes ?
2) Give a speech on what we should do in order to deal with earthquakes.
3) Write a passage to report the 1989 earthquake in San Francisco.
4) Write a short article on the 1999 earthquake in Taiwan.
4.就课文内容进行连贯对话。如教SEFC Book1 L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