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篇略论中的组织结构探寻》[英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英语论文 责任编辑:小天老师更新时间:2017-04-21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语篇略论中的组织结构探寻》-------英语硕士论文资料库

Abstract: The notion of genre i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ext type. Genre is reflective of a social dynamic process with its category being determined by the communicative purpose. Its structural elements are determined on the basis of their contribution to the overall communicative purpose. By contrast, the notion of text type reflects the way of organization of the semantic content in a text and is static in nature. It reflects the relations between elements. It is important to distinguish these two notions in language teaching practice.
Key words: genre; text type;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摘 要: 语篇体裁与语篇类型体现为两个不同的概念。语篇体裁体现一种动态的社会过程,并由语篇的宏观交际目的来确定,其结构成分是由该成分对实现整体交际目的所做的贡献而定。英语教学论文而语篇类型的概念是静态的,是语篇内容的组织方式,体现成分之间相互的联系。对两者的区别在教学实践中也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语篇体裁; 语篇类型; 外语教学
1. 引言
近年来,语篇体裁的探讨成为语言学界炙手可热的话题之一。对于语篇体裁(genre)的略论在第二外语教学中也日益占据重要的地位。究竟何为语篇体裁,不同的语言学家有不同的理解。限于篇幅,本文只介绍两种对于语篇体裁的定义。Martin认为,语篇体裁是“我们作为特定文化中的成员,所从事的一种阶段性的、有既定目标的、有目的的活动”,(1984: 25)比如诗、事体、说明文、讲座、讨论会、烹饪手册、商业交易、新闻广播等等。
Swales对语篇体裁的定义是“交际事件的分类,参与交际事件的成员享有一套共同的交际目的,这些目的为更大的语篇社团(discourse community)的专业成员所认可”。(1990: 58)两者的共同点在于都把交际目的看做是定义语篇体裁的决定因素,并强调语篇体裁的社会文化属性。
本文提出,对语篇的略论可从多层面、多角度进行。其中,语篇体裁略论是语篇略论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忽略对语篇类型(text type)的研讨。下文将分别讨论语篇略论中两个不同层面的组织结构:语篇体裁结构与修辞结构。两者对应的宏观实体分别为语篇体裁与语篇类型。
2.语篇体裁结构
首先,我们来讨论语篇体裁结构潜势(generic structure potential,简称GSP)这一概念。Hasan认为,GSP是一个“抽象的范畴”,它“描述了某一特定语篇体裁中所有可能出现的语篇结构”。(1996: 53)GSP是一个线性模式。一个符合条件的GSP必须标示出下列内容: (1)必须出现的成分; (2)可以出现的成分; (3)成分必须出现的位置; (4)成分可以出现的位置; (5)成分出现的频率。换言之,GSP要标示出结构中的必要成分与可选性成分以及各种成分的位置、序列及递归的可能等。从某种意义上来讲, GSP是某种特定语篇体裁的原型,因为它表达出同一语篇体裁中一系列结构实现(structural realization)的最典型的组织模式。
GSP中的必要成分决定了语篇所属的语篇体裁类别。也就是说,只有在一个语篇具备了结构潜势中所有的必要成分时,才被认为是该结构潜势所代表的语篇体裁中的成员,必要成分代表了语篇体裁中的恒定因素,相比较而言,可选性成分代表了语篇体裁中的变化部分。可选性成分的存在与否都不会作用到语篇的语篇体裁地位。但是,可选性成分决定了某一特定语篇结构的抽象化的提炼,而实际语篇体裁结构是GSP在一个语篇中的具体实现形式。从这一意义来讲, GSP与实际语篇结构的区别是系统语言学中语言行为潜势与实际语言行为区别的一种表现形式。
GSP毕竟是一个抽象的范畴。在实际情况中,它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实现形式。因而关于语篇成分的确立也可能因人而异。这就需要我们有一套依据用于确定不同的语篇成分。Hasan认为,在略论语篇结构时,不应以任何形式上的单位为依据,而应从意义着眼进行略论。(1985: 68)比如在确立SR这一成分时,就要考察该成分是否包含以下语义内容:顾客提出购物需求;指明欲购商品;商品的数量。三者缺一不可。在外语教学中,对语篇体裁结构的略论有助于帮助学生把握一类语篇体裁的语义组织结构,了解并熟悉构成这类语篇题材的语义要素,引导学生认识和掌握语篇的宏观结构和认知模式。
GSP在本质上是从语言功能的角度确立语篇体裁的宏观结构,区别于语篇类型的概念。下面我们将讨论用以确立语篇类型的一类结构--—修辞结构。
3.修辞结构
如果说语篇体裁结构是对一类语篇体裁的认知模式的整体描述,那么修辞结构是对个体语篇的组织方式的描述,可能因语篇而异。同样的修辞结构可以出现在不同的语篇体裁中,而同样的语篇体裁也可以体现不同的修辞结构。换言之,语篇体裁与语篇类型并不体现一一对应的联系。
传统的语篇体裁与语篇类型的区别是以语篇外部与语篇内部特征为依据的。如Biber(1988)用一种近似归纳的措施来确定语篇类型。他采用一种他称之为“多特征(multi-feature,或MF) /多维度(multi-dimensinal,或MD)”的略论法。在该项探讨中,一个维度被定义为一系列在语篇中共现的词汇和句法特征,这些特征享有共同的交际功能。在对一组较大规模的语料进行略论并做出科学的统计探讨后, Biber提出了8种语篇类型。这8种类型并非界限分明,而是彼此之间互有重合的地方。与Biber稍有不同的是,本文用修辞结构或者说语篇内容的组织模式来定义语篇类型。事实上,不少语言学家都从类似的角度进行过语篇类型的探讨。
Meyer(1975)提出了说明性的语篇中常出现的5种修辞结构:协变型,如因果联系;归属型,如用属性和例子进行描述;序列型;对比型;回应型;如问题与解答。(转引自Stainton, 1996: 25)其中,问题—解答型是探讨得最深、运用最广的一种组织结构。Winter(1977)首先提出这种语篇组织结构,继而由Hoey(1983)将之深入阐述,并发展出多种该结构的变体。
Hoey确定出该结构的4个要素,即(1)情景,指问题产生的背景; (2)问题;(3)解答; (4)评估,指对解答的有效程度的估价。如果评估是否定的,那么作者就会转而求助于其他解决方式。也就是说,另一问题—解答结构又会重复出现,直到找出正确的解答。Hoey称之为“多层”(multilaying)结构,并用下图表示多层结构的产生过程。
修辞结构本身严格来讲并不是一种结构,而是作者用于组织其内容的一种方式。同一问题—解答模式可以重复出现,而同一语篇中也可能应用多种修辞结构方式。在探讨中,Hoey发现广告、科技文章、故事、小说等几种体裁的语篇较多地应用问题—解答这一结构。除此之外, Hoey又讨论了对比、普遍—个别、虚拟—真实等几种修辞结构,并发现诗歌、小说、科技文章中存在普遍—个别这种结构,而对比结构在诗歌等体裁的语篇中得到应用。这进一步证明,语篇体裁与语篇类型的概念是交叉的。不少学者已将上述结构用于对语篇的略论中。
下文是Hoey对一则小故事的结构略论。试看该短文是如何体现问题—解答这一结构的。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我们对这则短文进行语篇体裁结构的略论,则可能得出不同的结果。如果按照Labov(1972)对叙事体的略论,叙事体可由6部分组成。这6部分包括:梗概、指向、进展、评议、结果或结局、尾声。那么上文,英语论文英语论文范文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