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从三螺旋理论的启示,创新创业型的英语人才的培养应该是一种非线性螺旋形的模式,大学、公司与政府通过对英语系本科生的课程设置、学习活动、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设计等环节的密切合作,形成优势互补的机制,在区域资源共享的基础上,提升大学的办学质量,促进公司的生产力发展,完善政府的办学制度,从而达到三方的和谐发展。4.1 培养模式中的大学大学作为创新创业型英语人才培养活动的直接参与者,为公司输送优秀人才是其首要职能。要想实现这一基本职能,首先要充分了解公司对英语系人才的需求,根据相应的需求回馈设定课程标准。在进行课程设置时需要注意的是,创新创业型英语人才的课程体系既不应该是简单的学科相加,也不应该是增加几种强化技能训练的课程而已,而应该是知识与技能、理论与实践、通识课与专业课、选修课与必修课等内容的有机结合。王金洛在《对于培养创新型英语人才的思考》一文中提出了语言实践课程模块、语言理论课程模块、实用语言课程模块、文化修养课程模块和跨学科课程模块的组合。④需要补充的是,创新创业型英语人才最需要培养的是创新思维,所以,在大学中开设一些逻辑、哲学和修辞等选修课程是很必要的,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还能增加人文修养。结合国际教育界的经验来看,丰富选修课程不仅可以适应学生的多样性需求还可以与公司接轨,培养公司需要的人才。其次,大学还可以为公司输送实习生,实践教学是大学完成人才培养使命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此阶段,学生完全可以结合自己的择业选择和市场情况,主动关系实习单位,而不是通过大学的一手操办,单一模式地实习。在实习期间,应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去各大中小企业应聘文秘、助理、翻译、销售等岗位,锻炼自己的能力,培养自主创业的信心。最后,在学生的学位论文方面,大学可以采取多样化的检验手段,不再以传统的论文形式定成败,可以通过鼓励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点,自主创业,以最终的业绩最为毕业成果。总之,大学应保持一种开放性、包容性的教育,才能为创新创业型英语人才的培养提供天然的土壤。4.2 培养模式中的公司公司作为人才资源的直接受益者,对创新创业型英语人才的培养起着引导影响,反过来大学培养出的英语人才是否优秀直接或间接地作用着公司的效益。而我国的公司和高校之间一直是绝缘的状态,没有相互融合,英语毕业论文,更谈不上互相促进。这对经济的长远发展,尤其是区域经济的长远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公司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应该参与到大学的英语人才培养建设中来,为大学提供有利的资源,给予一定的经济支持。同时,大学可以转让一部分科研专利,和公司达成共识,用大学的智慧为公司服务,换取公司对大学的扶持。比如,依靠大学的技术支持在公司建立的研发中心、校企合作经营项目和定期的经验交流、学术互访。在与政府的互动影响中,公司还需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完善技术政府环境,如争取政府的资源配置支持,制定对公司的教育投入减免税收的政策等,使得公司在效益提高的同时加大 对人才培养的投入,形成良性循环。4.3 培养模式中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