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创新型英语人才内涵解读
在经济全球化、文化交流多元化的新形势下,当前培养的英语人才难以满足一些岗位的要求。传统的工具型外语人才不再是各行各业真正需要的人才,他们已经遭到冲击并将面临生存危机[1]。时代需要的是一批能在国际交流中独当一面并能够创新性地开展工作的更为尖端的外语创新型人才,可以说培养创新型英语人才是时代的呼唤[2]。用人单位明确提出他们需要的是有创新意识、能独特地处理事务的英语创新型人才。创新型英语人才应该是具有创新素质的复合型英语人才,特征有三个: 扎实的英语功底、复合型的知识结构以及创新素质。其中创新素质包括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3]。英语教学法创新精神是创新的动力与源泉,主要体现在对新事物的好奇心与敏感性,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以及对司空见惯的事情能提出问题并产生疑问。创新能力是指创新所需要的敏感性、探究性、批评性、灵活性、独创性和多项性的思维品质以及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善于组织、决策、处理复杂问题以及向他人学习的能力。创新人格包括自尊自信、乐观开朗、谦虚谨慎以及责任心、事业心、恒心和毅力。这三个部分在创新实践过程中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并相互支撑。
二 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
( 一) 调查对象课题组对珠三角的四所高职院校 2017、2017 届商务英语系毕业生进行了抽样跟踪调查。他们的工作单位主要是中小型涉外公司。课题组向用人单位发放问卷 120 份,收回有效问卷 115 份,回收率 94. 8%。( 二) 调查内容调查采用问卷形式,问卷除基本信息外主要包括创新素质的测评项目,涉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创新知识、创新能力、创新个性、创新品质等的满意度评价,共设 10 个封闭式问题和 3 个开放式问题。( 三) 调查结果从下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用人单位对 2017、2017 届商务英语毕业生的创新素质总的评价不太满意。其中在创新知识方面,虽然有 72. 2%的主管对毕业生的专业外语知识表示满意,但有 50%以上的主管对毕业生的中西文化及百科知识和商务专业知识表示不满意。这与外语系高度重视语言基本功的训练密不可分,但同时反映出学生在文化百科以及商务专业知识方面比较薄弱,有待加强。涉及到创新能力,主管比较看好毕业生的交际能力,其中有 76. 5%的主管持满意态度,但对毕业生的探讨问题及实践能力的评价却不容乐观,有 57. 4% 的主管表示不满意。就毕业生的创新个性而言,52. 2%的主管对毕业生的质疑精神及求知欲的评价较低,对他们的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较之前者好些。至于创新品质,主管对他们的职业道德水平评价较高,这与外语专业最近几年高度重视德育分不开,但遗憾的是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意志品质及心理素质的评价却相对较低。调查结果反映出当前的培养体系在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存有不容忽视的缺陷。另外,通过主管的主观问题回答及与他们的访谈发现,有 80%以上的用人单位认为当前两届商务英语毕业生在工作中不善于学以致用,存在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脱节的现象。用人单位还认为毕业生不能很好地把知识转为技能并体现在职业能力上,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更难以创新性地处理问题。由此可见,现阶段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仍然偏重于“陈述性知识”的传授,未能让学生在实践情境中建构“过程性知识”,导致他们缺乏创新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优化课程设置,培养创新型英语人才
在高职外语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中,课程建设是个关键的问题。据此,我们结合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创新素质评价结果以及当前的培养计划,进行课程体系改革。具体做法是把课程分为四大模块。( 一) 语言理论课程模块商务英语系学生必须打好听、说、读、写、译的基本功,这些语言活动能力是他们创新的依托。鉴于此,为学生设置丰富的语言理论课程尤为重要。根据高职三年制的特点,我们为学生制定过关计划,因为周密的计划可以为学生建立扎实的语言功底提供保证。具体做法是第一学期过语音语调关,第二学期过听力关,第三学期过词汇关,第四学期过阅读与写作关,第五学期过翻译及单证关。低年级侧重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高年级时则更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语言理论课程模块主要包括以下课程: 语音、综合英语、快乐阅读、视听说、实用语法、英语交际口语、英语演讲、英语辩论、职场英语写作、口译与笔译等。我们把原来的“口语”改为“英语交际口语、英语演讲、英语辩论”组成的口语系列课程,把“听力”改为“视听说”,把“写作”改为“职场英语写作”。课程名称、内容、教学措施的改革主要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发现式、探讨式和讨论式学习,在思考、讨论、辩论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并活跃思维、开阔思维,英语论文范文,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二) 实用商务课程模块商务课程内容繁多,在高职有限的课时完成所有商务课程是不实在的。因此,我们本着“必须、够用”的准则,给学生开设一些实用的基础课程。主要课程包括外贸英语、外贸英语函电、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国际金融与结算、商务谈判与沟通技巧、运输保险等。我们设定培养计划为: 二年级第一学期开始进入专业学习,每学期添加两门。这些课程为学生建立复合型知识结构提供了基础。( 三) 文化修养课程模块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中西文化及百科知识不怎么看好。为了培养学生必备的文化素养、文学修养与艺术修养,我们加大了文化课程的广度和深度,所设主要课程包括西方文化、外国社会与文化、大学国文、跨文化交际学等。除了这些课程,我们还把涉外公司文化引进校园,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我们在课程教学中让学生体验涉外公司文化,在课余生活及社团活动中渗透涉外公司文化,在环境熏陶、景观布置中浸润涉外公司文化。这样,英语论文,学生可以全方位地接触中西文化,有效增强英语系学生的中西文化底蕴,提高学生应用英语进行双向文化交流的能力。( 四) 实践课程模块参与调查的涉外公司提出他们需要的人才是有实践经验、善于动脑、意志坚强、吃苦耐劳的商务英语毕业生。因此,除了理论教学外,应加强实践教学的比重。由此,我们设置系统的实践课程模块。实践课程模块是一门集多种功能于一体,跨年级、跨班级的模拟实践活动。课程包括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如口语、演讲、辩论、戏剧小品、同声翻译等,还包括文化节、英语角、“交易会”、“博览会”、“国际论坛”、“工作坊”等大型活动,这些活动纳入教学计划,统筹安排。该课程要求学生将所掌握的英语技能及商务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将实践活动作为自习、思索、实践和创新的过程,巩固、运用和深化所学过的知识,突破课堂和教材学习的局限,扩大知识视野,并达到提高创新能力、组织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的目的。另外,我们以校外实训基地为依托,建立“123”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模式。“1”是指第一学年安排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为期一个星期的见习及实践能力锻炼。在见习过程中,学生形成项目学习小组,深入到生产或销售服务活动中,这样他们可以在见习中端正学习动机,更加明确学习目标。学生在与客户或员工沟通过程中不断提高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在执行项目中强化组织管理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2”是指第二学年安排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为期两个星期的专项实践能力锻炼。这个过程的关键是实现课程体系与工作体系的有机结合,让学生有机会把学过的理论知识付诸实践以解决实际问题,转化为职业能力,同时使学生有机会找出差距,回校后及时修正或补充。这个过程最大程度地将工作结构转化为课程结构,将工作内容转化为课程内容。“3”是指第三学年安排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为期三个月的顶岗实习。高职院校与公司共同制定职业实践与创新能力鉴定评价标准,将顶岗实习看作为一个项目,实施专业教师与公司导师双向并行的实习生指导、监控和评价的项目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