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课程设置中的知性教育
人总是不断寻找对世界、对生活的合理解释,也不断希望对自身的有限性有所突破。英语课程的改革正循着这样的轨迹步履艰难地—在追求应然状态之中超越实然,又在超越实然之中达到应然。
2. 1 从实证到知性教育的课程体系
“实证”一词来源于拉丁文 positivus,原意是肯定、明确、确定。16 世纪以后的自然科学强调观察和实验,要求知识的“确定性”或“实证性”,这与中世纪经院哲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由此,当时有人称实验的自然科学为“实证科学”,称 16 世纪以后崇尚实验科学反对经院哲学的时代为“实证的时代”( 薛文华 1994: 32) 。实证略论探讨措施的源头可以说是源于培根。培根倡导“真正的经验法”,认为中世纪把宗教教条作为真理前提会导致错误的或不当的结论,因而提出采用直接观察的措施,发现事实并对事实进行归纳,只有实验才能获得探讨对象的真实资料。现代科学最基本的准则是从事实出发,以事实为依据,进行实验验证。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是将实证主义准则运用于教育领域的第一人,他认为“最有价值的知识是科学知识”。实证措施论的特点表现为: 1) 追求自然科学的探讨措施,遵循自然科学的演绎规范; 2) 以事实探讨取代价值探讨,重点是具体教育过程中的现实问题; 3) 在探讨中强调观察、实验、测量等手段,追求探讨资料、标准、结论的具体性、经验性、精确性; 4) 侧重点是对教育事实、现实的略论,而不是解释和批判,坚持价值无涉( valu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