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作学习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一种学习策略,它认为学习不单是知识由外向内的转移和传递,更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 李雪,2017) 。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中心地位,并注重情景、协作和会话对学习内容意义建构的重要影响。 英语教学法在精品课程网站中设计协作学习模式时,应该注重创设有利于学习者意义建构的情景,促使师生之间及生生之间通过交流这一重要手段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进行意义的协商,从而最终达到意义建构的目的。协作式网络英语学习也是建立在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人本主义者关注学习者个人的情感、意图、知觉、信念等方面,因此他们强调要以学习者为中心来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情景。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教学的整合体现了人本主义学习理念,整合过程实际上是利用信息技术来营造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并使其支持实现情境创设、启发思考、信息获取、资源共享、多重交互、自主探索、协作学习等多方面要求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使之成为以学生为中心的相互关系、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 于夕真,2017) 。
三、协作式网络英语学习环境的设计协作学习
环境设计包括资源环境设计、组织环境设计和策略环境设计( 柳素霞、武法提,2017) ,各环境要素之间相互影响、互相作用。( 一) 资源环境的设计策略及措施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学习是一种基于资源的学习( 刘萍,2017) 。良好的资源环境能够为学习者提供足够的与问题研讨和任务执行相关的资料,供学生查阅、学习,从而找到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的措施。学生也可以从大量的学习资源中获取灵感,从而从不同角度去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并且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协商等措施将学习成果进行表达或者展示。在进行网络英语学习资源环境设计之前,教师和学生应该客观地对学习者的性格特点、知识水平,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任务的可操作性及学习方式的适应性等方面进行略论,从而设计出对个体学习有意义且与学习者的先前知识相关系的学习资源。同时,教师应依据建构主义的“脚手架”理论和克拉申的“二语习得理论”的指导,为学生搭建稍高于其现有语言能力的支架,从而使学生的认知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学生使用资源的过程就是人机交互的过程,而协作式网络学习环境下的资源利用可以实现师生互动及生生合作。( 二) 组织环境的设计策略及措施组织环境的设计反映了协作学习小组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各小组成员角色行为和角色之间的联系( 柳素霞、武法提,2017) 。组织环境中的策略设计主要体现在组结构的分组策略、协作学习策略及协作学习评价策略三个方面。1. 分组策略及分组设计当前,实现协作学习最为常见且最为有效的途径就是小组合作,而小组合作的基础就是创建合作小组。首先,国内外的大量探讨证明了异质分组的积极效果,因此我们应将异质分组策略运用于网络协作学习环境中的分组设计中,即同一小组内的学生在学习风格、心理及社会特点、同伴联系等方面均存在异同。其次,比较合理的小组人数一般为 4 - 6 人。人数过多往往使小组成员互相依赖,不能保证协作学习的质量; 而人数过少则无法实施合作学习。另外,组结构设计中可以采取组长负责制,组长将任务进行分解并分配给小组成员,并且在任务进行过程中协调各成员的联系,以保障任务的顺利完成。小组成员各扮演不同的角色,完成不同的任务以配合任务的完成。2. 协作学习策略及学习共同体的活动设计协作策略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在小组成员之间确立一定的协作联系,构成一个具有真正协作意义的小组( 师红霞,2017) 。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中,学习者的协作联系主要通过竞争、协同、伙伴与角色扮演等四种基本模式表现出来。竞争是指学生在网络在线学习的学生中选择一位作为自己的竞争对手,双方签订竞争协议,并通过了解对方的学习进度及成果来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协同是指多个学习者在网络环境中共同完成某项学习任务,参与者在网络平台中的交互讨论区相互交流、相互协商,从而完成任务、实现意义的共建。伙伴策略是指学习者在网络中找到一位学习伙伴,该伙伴的学习内容与自己的学习内容一致。双方在遇到问题时相互讨论,交换意见并最终达成一致。角色扮演分为师生角色扮演和情景角色扮演,前者是指网络中的学习者分别扮演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分别执行教师和学生的任务; 而情景角色扮演则使学生处于真实的语境之中,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在网络协作学习中,学生在所采用的协作学习策略的指导下,英语论文,通过认知工具与学习资源的交互,交流工具与协作学习共同体中的学习者的协商等行为,使自身的知识得到深化,合作能力得到提高。协作学习共同体活动的设计重点是在学习策略的指导下,英语论文题目,培养共同体成员如何通过认知工具获取知识,如何通过交流协作工具深化学习主题的认识等技能( 柳素霞、武法提,2017) 。因此,在设计协作学习共同体的活动时,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对学习者的学习行为进行略论,做到因材施教; 在学习者行为略论的基础上进行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设计; 指导学生对学习策略进行选择; 学习进程及学习工具进行全面设计。3. 协作学习评价策略及评价机制设计学习评价不仅是检验网络协作学习效果的重要依据,也是激发学生参与网络协作学习的动力。网络协作学习的评价不仅能够衡量学生获取多少知识,还需考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活动参与度、协作学习能力、意义建构水平等方面的综合因素。因此,网络协作学习中的评价应该是基于多元反馈的多元评价。首先,就评价方式来说,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同伴互评相结合、小组内部成员互评与小组间互评相结合、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等。其次,在评价内容方面,既包括对协作学习小组的评价,也包括对协作学习者的个人评价。对小组的评价应涵盖小组的协作情景创建情况、任务完成情况、小组的任务分配情况、组内成员间的互助合作情况等; 而对学习者个人的评价则应该包括学习者意义建构的情况、合作交流能力的发展情况、对知识系统地掌握情况等。此外,就评价措施来说,可以采用网络学习档案袋、网上测验试卷、网络博客等测量学生网络学习情况进行定性略论,可以采用统计网络系统的登陆次数、网络资源的下载及上传量、在线学习时间、网络交流平台的参与次数及日常作业的完成次数等对学习情况进行定量略论。
四、总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