摈弃落后的外语教学观念,优化专业课程设置 Integral Reform on Teaching of Undergraduate Courses for English Majors Abstract: with the extension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rapid expansion of recruitment in universities, with the overall promotion of competence-oriented education and China’s entry into WTO, new requirements are put forwards on the training specifications of talents. Therefore ,we should deepen teaching reforms and carry to a higher level the teaching of undergraduate courses for English majors. Key Words: English majors; Teaching of undergraduate courses; Reform programs
一、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外语教学思想必须要有根本性的转变。要妥善处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的联系,把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放在首位。要处理好教与学的联系,要树立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重视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要处理好本科教育与终身学习的联系。外语专业的本科教育只是终身学习的一个阶段,目标是为学生在今后成为各行各业的专业人才以及专家、学者打下一个扎实的基础。概括起来讲,21世纪的外语人才应该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特征:扎实的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专业知识,较强的能力和较好的素质。从根本上来讲,外语是一种技能,一种载体;只有当外语与某一被载体相结合,才能形成专业。过去常见的是外语与文学、外语与语言学的结合。应该看到,即使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我国高校仍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外国语言文学学科领域的教育和探讨人员的任务。同时,我们也应当清醒地面对这样一个现实,即我国每年仅需要少量外语与文学、外语与语言学相结合的专业人才以及从事外国文学和语言学的教学和探讨工作的人才,而大量需要的则是外语与其他有关学科--—如外交、经贸、法学、新闻等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培养这种复合型的外语专业人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外语专业教育提出的要求,也是新时代的需求。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的核心是外语人才。我国现有外语专业的院校大致可以分为五种类型:外语院校、综合性大学、理工科院校、师范院校和其他专科类院校。 当前正在试验的模式有:“外语/专业知识”、“外语/专业方向”、“外语/专业”、“专业/外语”和双学位等。根据重庆地区英语系学科的发展状况、师资队伍、学生来源、重庆地区和西部地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及就业市场的需求出发,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因校制宜,我们可确立“外语/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模式,专业方向可设英语教育,英语语言文学和实用英语,但当前还是将重心放在英语教育方向,这更符合重庆的实际情况。首先我们培养的是能从事英语教学和探讨的外语人才,同时要在大学四年培养学生扎实的语言基本技能以及英语语言文化和汉语语言文化知识,为学生今后转向从事其他行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体系改革和课程建设 就重庆而言,外语专业教学比较注重加强对学生听说读等基本能力的培养,学生语言实践能力较强,能应付一般的日常交际,但知识面狭窄,知识结构不坚固,适应性不强,对涉及历史、文化、科技等方面知识内容的交际不少学生显得力不从心,这与外语专业单调的课程设置不无联系。适应新形势需要,改革、优化课程设置,加强课程建设刻不容缓。 1.改革课程设置必须明确并处理好以下几个联系。 (1)必修课和选修课的联系。我国高校传统上把专业课程划分为两类即必修课和选修课,其主要依据是该课程对某专业的适应性,也就是说,把能基本保证专门人才培养规格实现的课程划归为必修课,否则为选修课。实际上,对专业适应性较好的课程不一定能保证做到对社会适应性较好,课程设置也应考虑社会适应性。因此,决定将一门课程开设为必修课还是选修课,仅仅依赖于大纲,仅仅依赖于专业适应性是不够的,我们应从客观实际出发,少受主观因素作用,既要从课程对专业的适应性,又要从它对社会的适应性来决定课程的划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和选择权。在人们英语水平不断提高、对外交往不断增多,先进教育技术不断得到运用的今天,《第二外语》、《英语口译》、《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等课程应作为英语系的必修课。同时,我们应遵从社会需要、学生需要,开设大量选修课如《英文报刊选读》、《英语文体学》、《英语词汇学》、《英语语言学》、《英美文学史》、《中国文化史》、《外国文学》、《自然科学概论》等,增加学生选择课程的自由度,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调整、优化他们的知识、能力等方面的素质结构。 (2)综合课和单项技能课的联系。在课程设置方面,外语专业和其它专业比较,有一点明显不同即有综合课和单项技能课之分。《综合英语》(《精读》)课为综合课,它开设时间长,开设课时多尤为突出,该课的教学任务是通过对精选的规范的有代表性的语言材料的讲解,传授系统的英语语音、语法、词汇、篇章结构等基础知识;同时对学生进行严格的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的综合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地道的语言知识和使用技巧,通过语义把握、语感体悟和语境领会来达到理解语篇的目的,提高学生略论、解决问题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以及对学生进行学习措施的指导。《听力》、《口语》、《阅读》、《写作》等课程被视为单项技能课。必须明确这些课程各自的教学任务以及单项技能课与综合课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加强它们的相互衔接。打好英语基本功是英语系学生业务素质最重要的部分,应该贯穿于大学4年教学的全过程。对英语系的学生要强调听、说、读、写、译技能的均衡发展,尤其要注重说、写、译表达能力的培养。要注意改变过去教学中对英文写作和口笔译重视不够的情况,重点摸索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理论、知识型课程与实践、技能型课程的联系。研讨在专业课、专业倾向课或专业知识课中如何将专业知识的传播和语言技能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课程的效益。《英语语言学》、《英语国家概况》、《英美文学史》与听说读写等课程间的联系就属于知识型与技能型课程间的联系。这些类型的课程都很重要,因为合格的外语教师既要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和操练,掌握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又要掌握一定的语言理论,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对英美国家的历史、社会状况、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比较了解,还要熟悉中国文化。因此,我们还应适当加大理论、文化课程的设置比重,对学生的文化、理论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新《大纲》提出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除了强调培养学生应用语言的准确性外,还要培养他们对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宽容性和处理文化异同的灵活性,以适应日益广泛的国际交流,英语论文网站,英语论文范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