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望20世纪的地平线,改革开放的浪潮更加隆隆作响,滚滚而来。改革是全方位的,其作用圈达到地球上的每一个角落,振撼着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外语教学(特别是英语)将经受更加严峻的考验。甸伏于人类文化田壤,硫硫终日的教育家、语言学家、心理学家、教师和学生等都将不安于近况,企求挣脱束缚他们的侄桔,借助科学的灵光,寻觅解放人类潜能的途径. 不管科学技术发展到何等高超的地步,人仍然是这个世界的主体,其神奇的大脑和灵巧的双手将创造出更加灿烂辉煌的业绩.人始终是在为优越和完美而斗争的。然而,无所不在的辩证法注定了人类要经历漫长的苦难历程,在庞大而复杂的各种需要的重负下呻吟,以沉重的代价来换取自身的发展,在悠悠岁月的磨难中认识自己解放自己。时代的推力,人性的呼喊,改革的振动,令外语教育者坐立不安.教学要改革,路在何方? 一百多年前,帝国主义的炮舰把英语语言带到了我们这块古老的土地。从此,无数的炎黄子孙为寻找救国之道而含辛茹苦地探究英语学习的措施.从1862年清王朝在北京设立同文馆学英语直至今天的“四个现代化运动”,中国的英语教学几起几落,盛衰反复。1922年以前,中国的英语教学主要受日本的作用,语法翻译法成为教学的重要模式.从1922至1949年,英美在中国的势力日益增大,以训练听说能力为主的直接法随之传人中国。从1950至1957年,中国推行一边倒的政策,俄语几乎成为我国唯一的外语,英语被打入冷宫.“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教室中心)的准则成为我们进行填鸭式教学的依据.1958年至1966年,中国迎来了第一个英语教学的黄金时代。中国人逐渐摆脱了苏联的作用,引进西方的听说法,编写了自己的教材并建立了许多外语院校.1966至1977年,中国内部的政治大动乱再次把英语赶出了教室,“不学ABC照样干革命”成为时髦的口号。1977年“文革”结束,中国跨入改革开放的年代。英语成为学校的重点学科;西方的各种语言理论与教学措施随之涌入国门。数不清的英语报刊和书籍铺天盖地而来;各类电台也不甘落后,纷纷投入到争夺英语天地的“星球大战”中。成千上万的英语教师和萃萃学子在各种社会需求的重负下喘息着。从洋务运动到今天的“四个现代化”,中国人进口的教授英语的“洋”措施,加上自己创造的“土”法,真是不胜枚举.然而,现在英语学科的教学情况如何呢? 1991年广州外院桂诗春教授在一次外语研究会上提到英语科在普通教育中的地位时指出;中学生花了1。。。多学时,只学了1。。o多个单词,大约每小时学一个英语单词。1993年初,北京师范大学胡春洞教授在他的一篇论述英语教改的文章中也谈到了类似的情况。他写道:“学生从初一到高三,连续学六年英语;从课上到课下,花费近2。。。学时,然而关于那些未能进入高等学校大门的大多数学生来说,其效益几乎等于零!全国有上千万青少年在英语学习上浪费了天文数字的时间—黄金时代的光阴。”大学的情况是不是好一些呢?英语系一年级学生听写100个常用单词,全对者廖若晨星,得“零蛋”者也大有人在。全国英语四级及八级考试及格率低得可怜,造成英语(含其他语种)教学少、慢、差的一个主要原因恐怕是我们还没有走出传统教学法的禁地,步入人性的王国中。也就是说,我们还没有从各个方面了解教育对象的特性。教师必须以对心理现象的科学认识来修改一切教学法的不足,使外语教学尽可能地成为一种合理的和自觉的事业。19世纪俄国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1824一1870)在他的名作《教育人本学》中指出,教师“应当力求了解人,了解他实际上是什么样的他的所有弱点和长处,他的所有日常琐细的需要以及他的所有伟大的精神上的要求.……只有这时,他才能从人的本性中找出教育作用的手段,而这些手段都是些强大的手段!”英语学科的教改必须建立在关于人性自我维护的,自我修复的,自我改正的,甚至是自我完善的系统上。因此,当代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都把人看为万物之灵。其所以灵,就是因为人的脑具有无限的能力.开发自己大脑的潜力,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是任何人都有的人性。所以外语教学主要的应该是对学生思维的启动和智能的开发,使教学顺应人性的要求,而不应该囿于某些语言学流派和教学法流派。必须指出,迄今为止,大多数西方外语教学法都不是从人的特性和语言的本质出发而提出来的.它们只强调教,而忽视学,未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千差万别的学生的智能.我们认为,一种好的教学法,只有从学生先天就存在的天赋和能力异同的基础上,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教育者决不能以同一个模式,采取“同步走”的方式来禁锢他们的自然能力。同其他学科一样,英语教学需要的是一种“异步法”,它有助于学生摆脱由于教师人为的强制所形成的局限,增加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的智能发展到意想不到的水平。不少人在这方面已作了大胆的尝试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第三十届、三十二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金牌得主王裕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当时黄冈中学的数学教师在课堂上采用的异步教学法.这位教师在课堂上循循善诱,因材施教,不强求划一,让学生各沿着自己的思维轨迹发展自己独特的解题方式和技能,强调人的个性的能动性与创造性。华东师大附中张思中教授提出的十六字阅读教学法也是异步法的典型例子.他不要求学生以同样的进度学习同样的内容,而是让他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张先生所教过的班级有不少学生在校期间就能阅读难度较大的原著,有的还正式出版了一些译作。他的学生进入大学之后,总觉得低年级的英语课太容易了.其法曰:适当集中,反复循环,阅读原著,因材施教。他大胆改革,把中学阶段零散的语言知识和材料相对地集中起来,形成系统,找出规律,建立多种关系,辅以按照记忆和遗忘规律而确定的循环复习,并通过层次不同的大量阅读,温故求新,把遗忘缩小到最低限度,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有强烈的自主感、自豪感。他辩证地把教法与学法结合起来,使英语教学顺应了人性的要求.对于“适当集中”,英国人也做过两种实验:一种是把初中三年要学的外语集中在高中一年中去学,另一种是把中学六年要学的外语集中到大学预科一年中去学。结果是成功的.这种做法也符合人的特性。现代心理学认为,人脑易于接收整体知识,而难于贮存分散的缺乏内在关系的东西。可见,外语教改必须深入到人的灵魂中去“闹革命”,去启动学生智慧的闸门。我国明代教育学家王阳明在其主持的书院的教学活动中就十分注意激发儿童的智力潜能.他写道:“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