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论文资料库:《参照侵入式教学模式 改革医学英语教学》
摘要: 略论了医学院校英语教学的近况,指出现行教学模式导致大部分医学人才缺乏用英语进行有效的专业交际的能力。/英语论文介绍了浸入式教学模式,遵照该模式的准则,针对医学英语教学改革,提出5条建议。 关键词: 医学英语; 教学改革; 浸入式教学 21世纪迫切需要以英语为工具,熟练地获取和交流信息的复合型、运用性人才。具体到医学界,各种国际学术交流越来越频繁。中国医学界要立足并于世界医学之林,急需将越来越多的临床治疗与科研成果用英语发表于世界公认的同行杂志及会议上。因此医学院校的英语教学肩负重任:培养具备全面的在专业领域的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医学生。 1. 医学院校英语教学近况 实际情况是我国当前多数医学人才缺乏用英语进行有效的专业交际的能力,这是现行医学生英语教学模式的结果[1]。高等医学院校的英语教学分为公共英语教学和医学英语教学。前者是单纯的语言教学,后者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公共英语的基础上建立起医学专业体系,掌握专业领域内的交际能力,为将来从事医疗保健服务和学习、探讨打下良好的专业英语基础。所以它是公共英语和双语或全英语系课的桥梁,也是后者的必要准备。双语教学是“英语医学(English medicine)”,指用英语授课,进行系统医学专业知识教育,属于医学科目[2]。 1.1 现行医学生英语教学之公共英语教学 当前,中小学贯彻执行英语教学新大纲。2017年教育部颁发《中学英语课程标准》的8级与教育部2017年初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的一般要求几乎相等,在听说方面甚至超过后者的一般要求。在课程设置上,《课程标准》几乎把现在大学英语的所有课程都全部移植了过去[3]。高中毕业生的外语水平上了一个台阶。近几年,相当多的高校顺应新形势,开展了面向21世纪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但仍有相当的高校向公共英语倾斜,课程开设四个学期约288学时。教学围绕听、说、读、写、译基本技能及四、六级考试。学生大量精力花在重复中学内容和背单词、抠语法、做真题,应付四、六级上。 事实上,某些高校有95%的学生认为大学英语重复了中学内容[4],谢遐均也撰文指出大学英语与中学英语在教材、教学内容、措施和课程设置等方面存在重复交叉[5]。导致学生厌学和教学资源的浪费。 1. 2 现行医学生英语教学之医学英语教学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版)规定:“专业英语课是必修课,在基础课结束后的第五到第七个学期进行,教学时数应不少于100学时,平均每周2学时,课内外学习时数的比例应不低于1∶2。”但多数高校远未达到要求。在一些医科院校进行的调查表明, 82. 5%的同学认为有必要开设医学英语课程[6]。笔者在与学生座谈时也了解到学生非常希望在医学英语写作和口语方面得到训练。这表明专业英语开设的具体情况和同学的要求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从课程设置看,医学英语仅以选修课或是在某些专业的高年级开设。如我校仅为临床医学八年制开设,且每学期仅有27学时。针对全校本科生的医学英语选修课只有30课时。名为医学英语,实际上局限于医学英语词汇学。 从教学方式看,阅读多采用传统翻译法,收效甚微。教学并非多侧面,听、说、读、写相结合。学生少有参加有助于技能培养的实践活动。这种教学方式重阅读、语法和词汇,轻其他几项能力的培养;重视教师讲授,忽视学生主体地位,忽视学习运用,从而导致学生交际能力低下。 此外,师资薄弱,成为制约医学英语教学发展的“瓶颈”。既懂医学又擅长英语的人才普遍缺乏。授课教师要么英语系毕业,对医学知识了解甚少,讲授的广度和深度有限,很难做到游刃有余;或是医学专业教师授课,虽医学知识丰富,却不善于从语言角度施教。 教材方面,进入21世纪后,医学英语教材、专著数量上升,各大出版社纷纷推出系列教材,而且医学英语口语与写作类的教材已明显超过了综合阅读类。这说明医学英语教学受到重视,而且从培养阅读能力发展到培养综合交际能力。值得一提的是复旦大学2017年“金穗”文科项目资助的医学英语,其成果是颇有学术水平的一系列医学英语专著和教材。但总体而言,医学英语涉及面广,涉及专业多,对专业知识要求高,无法做到面面俱到,教材的编写困难重重。教材或过于深奥或流于科普。因此,医学英语教材仍处于匮乏或不系统的无序状态,各个院校基本上是自行其是,自选教材,“凑米下锅”的现象甚为普遍[7],缺乏一套完整的高水平的、能运用于计算机网络,集听、说、读、写于一身的,具备统一试用质量的新型有声教材。在考核方面,由于缺乏指导性的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不能有效地规范医学英语的测试体系。当前医学英语的考察均为笔试,以客观题为主。 总体来看,与以英语作为第二外语的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们无论在师资力量、教学条件、教学安排以及对专业英语学习的目标要求等方面还相差甚远[8]。众多医学毕业生处于不能进行口、笔头学术交流和讨论的尴尬境地。为了培养有较高专业英语交流能力的人才,医学院校的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李文斌的调查探讨表明,几乎100%的学生建议进行医学英语教革[6]。 笔者认为源于加拿大的浸入式语言教学模式对我们很有启发意义。浸入式教学一般认为是跟双语教学关系在一起。但本文不涉及浸入式双语教学,而是略论浸入式模式的一些准则对医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启发意义。 2. 浸入式教学模式 2. 1 浸入式教学模式的概念 浸入式教学是通过第二语言教授学科知识来学习语言。教师用第二语言教授第二语言和学科知识,学生“沉浸”在二语环境中。二语是学习的内容和工具。和传统的孤立的二语教学不同,它实现了外语与学科知识相结合,为学生学习和运用二语提供了丰富的语言环境,充分体现了语言的交际功能,是一种全新的二语教学策略。该教学法迅速在全世界传播,培养了大批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和专业能力的双语人才。 2. 2 浸入式教学法的准则 浸入式教学法一般遵循六个准则[9]。①融合学习准则,即融语言学习和学科学习为一体。②习得性准则。反对灌输,教学中避免有意识“教”语言的做法。强调创设丰富的语言环境,创造语言学习的机会。③听说领先。浸入式教学中,学生完全浸入在语言中,听说机会多。教学每节课渗入语言的量及丰富程度多于传统教学。再次,学生有大量口语表达机会。④应用二语进行教学,教师尽量不用母语作中介。⑤活动性准则。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活动,为学生提供最自然、最丰富、最积极的语言环境,学生通过积极参与,理解、记忆、掌握和应用语言。⑥高浓度准则。让学生浸泡在语言中,语言环境的“浓度”越大,学生“浸泡”的时间越长,越有利于学生的语言学习。 3. 参照侵入式教学模式,改革医学英语教学 3. 1 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学时数 浸入式教学强调融合学习,孤立的英语教学要向英语与学科结合的方向转变。同时,专业英语是公共英语必然和必需的发展,不适时开设,不少学生可能会放弃英语学习,使英语学习断线。 如前所述,大学新生英语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因此,首先要削减基础英语教学增加专业英语比重,让水平不可同日而语的学生更早接触这种与医学相关的语言教学,使他们的外语能力发展和专业发展得到融合,更有针对性,这样学生的兴趣会更浓,效果会更好。生源较好的学校,其英语基础教学可缩减到3个或2个学期,在第三或第四学期开始学习医学英语,再在第五到第八学期开设每学期30学时的必修课。也可采取分级教学,过了四级的直接学习专业英语。或者在每周四学时的公共英语学习中,抽出其中一个学时学习医学英语。 此外,教学内容也要调整。要将阅读和听、说、写、译结合,齐头并进。同时要让学生读懂原版英文教材和期刊,掌握摘要、医学论文、医用运用文如各类病历、实验报告等的写作技巧,掌握医学文献查询技巧,能熟练驾驭医疗活动对话,能直接听懂外国专家的学术讲座、外国教师讲课,自如发表学术会议演讲或在讨论会上发表自己的看法,交流专业问题等。 3. 2 课堂讲授和课外训练相接合,创造高浓度的语境,增加医学英语学习时间 浸入式教学反对灌输,强调创造适宜的课内外环境,让学生耳濡目染,置身于英语环境中。 因此要改变传统的教师讲授型、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做到课内外结合。课堂教学充分应用实物、挂图、黑板、幻灯、多媒体等各种教学手段,创设多彩的课堂;并为学,英语论文题目,英语论文题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