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学员英语跨文化交际教育近况及其渗透途径(2)[英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英语论文 责任编辑:小天老师更新时间:2017-04-21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三)对话的文化异同
在跨文化交流中,谈话的内容和话题的选择是产生交流失误的主要因素。究其原因,在一种文化中,人们习惯交流的话题可能是另一种文化中人们设法回避的话题;一种文化背景下人们常常涉及的内容,可能构成对另一种文化背景下对隐私的侵犯。因此,在教授对话的过程中,英语教师应让学生知道话题的选择和禁忌。比如,在我国新结识一个人总习惯于拉家常,问及家庭、工作、年龄、薪水等话题,而在英美国家人眼中,这些纯属个人私事,不是相当亲近的朋友是不能随便询问的,他们把此类询问视为不友善的行为,会引起反感。因此,在英美国家中,既要避免初次见面无话可说的尴尬局面,又要展开交流,就要尽量选择安全的“话题”,可以谈天气、城市状况、运动,晚会和比赛等,以求与对话者在爱好和欣赏上产生共识。
对话交谈还会牵涉到人们交往中必须遵循的各种规则以及某些风俗习惯,如称呼、招呼、问候、道歉和打电话等用语的规范。这些内容看似简单,却包含着与中国传统习惯相去甚远的内容和措施。在称呼习惯方面,英语国家常把男士称为Mr.,女士称为Miss(未婚)或Mrs.(已婚)。如果在不明对方是否已婚的情况下用Ms.。Sir和Madam一般既不与姓也不与名连用,而是单独使用。在中国有称呼职务表示尊敬的习惯,“李主任”、“马校长”、“方经理”、“简老师”等称呼十分常见,而在英美国家,除了某些特定工作头衔,如法官、医生、博士、教授、教士等外,一般是直呼其名,倒觉得亲切、自然,而在中国课堂上常用的“Good morning,teacher!”实际上是不符合称呼习惯的。又如,打电话过程中的简单的用语“你是谁?”“我是……”,如果直接翻译应该是“Who are you?”和“I am...”但是,在打电话的场合须用固定句式“Who is that?”和“This is...speaking.”

(四)语篇组织结构的文化异同
英语篇章主要呈直线型,汉语篇章主要呈螺旋型。所谓直线型指的是段首往往有一个主题句,然后再按一条直线展开,对主题分点说明进而发展中心意思。而汉语的螺旋型结构与汉民族思维的整体性以及古代八股文的结构有很大联系,有含蓄、委婉、间接、迂回的特点。如果中国学生用这种模式来写英语文章,语言可能是英式的,而结构则是中式的,欧美人读起来会觉得这样的文章是在绕圈子,重点不突出,条理不清,让人费解。

(五)非语言形式的文化背景知识
非语言形式的文化背景知识,包括手势、姿势、体态、服饰、眼神、表情、音量以及对事件和空间的利用等等。英美人士说话时表情及身势语比较丰富。他们指自己时,要用手指鼻尖。如果我们按照自己的习惯,指指胸口,常会使他们不明其意,无法理解;叫人过来时,我们的习惯是招招手,这在美国人看来,恰恰是“再见”。他们招呼人过来的手势是把手指向着自己,然后以中指和食指朝着自己,轻轻摇动两三次。

三、成人(党校学员)英语跨文化交际教育近况略论,英语论文范文英语论文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