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课时的安排和分配,我们通过对教师的问卷得出表2的结果。根据以上调查,对多数高职高专院校来说,开设四个学期的英语课是有必要的,对我校也如此。我校如今只开设三个学期的英语课程,而周学时只有四学时,学生的英语底子又薄弱,很难在短时期内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对我校的学生来说,首先应该突破的是听力关,听力在英语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学生可以通过听英语广播、看电视等形式来真实地接触、感受语言,从中自然地获得语法、词汇等方面的知识,这关于学生的语言习得(Languageacquisition)是大有益处的。针对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建议我校不仅应该开设四学期以上的英语课程,还应适当增加每周学时数,用一定的学时来专门开设听力课或把听力安排在第二课堂,但须有专人辅导。精读和泛读课程,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分开讲授或综合讲授相结合的途径来授课。 2.3教学措施与教学模式 外语教学的具体实施渠道主要在课堂。教师在课堂上所采用的教学措施和教学模式是教学能否达到预期的目的的关键。我们对老师和学生进行了所列几方面的调查。从调查结果可知,大多数的教师已意识到培养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紧迫性,在课堂教学中也尝试着使用交际法和情景教学法,但由于种种原因,例如忙于完成教学任务和应付各种考试,学生在听力和口语方面的薄弱,大班授课,学生英语水平的参差不齐等因素增加了教学的难度,阻碍了新的教学措施的实施。因此,在常规的教学中多数教师还是基本沿用了传统的教学措施和模式。教师一进课堂就开始讲解课文,略论文章结构,段落大意,解释重点词、词组及语法结构,略论长、难句子等。这样一节课下来,英语论文网站,学生只是偶尔回答一两个词如“Yes”或“No”,部分学生整堂课一句英语也未说,更谈不上进行语言应用能力训练。教学措施服务于教学目的,教学措施本身并无优劣,关键是何时、何地,对谁、为谁使用。教学措施的使用必须具有灵活性和实际可操作性,它意味着一种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手段,并非一套固定不变的程式[3]。 我们在借鉴各种教学法的同时,必须考虑到每一所学校的性质,教学目的和教学条件。我们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法,沿用何种教学模式都应该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和遵循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准则。教育学专家提出了课堂语言的三个基本要素,即:投入(Engage),学习(Study),应用(Activate()JeremyHarmer,2017)。投入就是通过不同的活动和措施如游戏、音乐、讨论、戏剧等引起学生对所学语言材料的兴趣,促使他们参与。学习就是通过课堂活动和练习使学生掌握语音、语法和词汇等语言知识。应用是指通过练习和课堂活动,使学生自由地、实际地应用语言,典型的活动有扮演角色、辩论、讨论等。即首先要使学生感兴趣,愿意积极投入,然后是学习语言知识,最后要进行有意义的语言应用和交际活动。 当然,这三个要素的先后顺序也可以灵活掌握。在我们当前的教学中还没有把“投入”和“应用”两个因素很好地应用。其实让学生投入到所要学习的内容中来能使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利用课堂最初的几分钟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听一篇幽默的小故事,展开一些与课文主题有关的讨论或者以游戏的方式进行词汇比赛等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尽快进入角色而提高学习效率。如果老师在课堂上只注重给学生讲语法和课文的解释、翻译,学生就很少有听和说的机会。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我们只能在课堂上协调好各教学环节之间的联系,使教师的讲授时间和学生的能力训练时间的比率合理可行。根据我校实情,不同级别的学生应有不同的要求。在课堂上,教师要缩短授课时间,把大量的时间给学生训练听说读写的技能,英语论文,鼓励学生多听多讲,在运用中学习。但在实际教学环境中,由于每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各异,学生的情况又各不相同,因此就有各种各样的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