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语课堂教学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英语系论文/
摘要:飞速发展的高科技时代,要求教育界重视培养具有综合素质并具有健全人格的全面人才。因此,理科加强人文精神教育、人文科学领域重视科学素养培养,已经在教育界、思想界等各个学术领域达成共识。文章试图从英语课堂教学的实践中,谈谈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英语课堂;教学科学素养;人文精神
课堂是学校教育中传授知识的主渠道和主阵地。通过课堂教学,不仅学生的学科知识得以输入领会,专业技能得以掌握,学生的能力素质和人格素养更应得到最大程度上的培养和造就。因此教师必须调动一切课堂资源,充分挖掘教材、社会、学生等各方面因素,加强对课堂教学过程的管理和优化、对学生的引导和激励,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各方面能力素质和人格素养的培养教育,其中包括科学教育与人文精神相融合的全新的“科学素养”。
一、科学素养的涵义和界定 “科学素养”作为一个词汇出现在日常生活和学术交流中是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20世纪50年代后期,苏联发射Sputnik卫星的成功对美国朝野造成巨大的冲击,美国科学界开始对科学素养感兴趣。美国科学界感到,科学的进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众对科学教学和探讨持续的理解和支持。美国科学促进会(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简称AAAS)从1985年开始发起了一个旨在通过长期的科学教育提高全美民众的科学素养的著名的2061计划(Project2061)。1989年2月,计划的第一份重要报告《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正式发表。20世纪末,美国在科学教育领域率先进行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探讨。1995年,有重要作用的美国国家科学院(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简称NAS)出台了《国家科学教学标准》(National Science Education Standards),对科学素养概念进行了新的界定。美国的这本《国家科学教学标准》的公布,标志着美国教育系统把《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计划化成了造就未来高科学素养人才的具体实施方案。 随后,世界各国教育界开始注意对学生的科学教育和“科学素养”的培养。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恢复基础”教育运动的开展,一个较早期技术化的科学教育思想更完善的、将科学教育与人文精神相融合的全新的“科学素养教育”的概念逐步成熟。当前,“科学素养(scientific literacy)”教育不仅仅是以科学知识为目标的科学教育,而是以培养与人文精神相融合的,对青少年加强社会和生计教育为目的的高素质教育。 科学教育家马修斯(M.R.Mattews)强调:“科学素养的高低,往往与对文化感知程度的高低一致。”现代美国科学教师协会(1982年)以11个要素定义了科学素养,科学素养的含义不仅涉及常见的认知领域,而且包含情意领域。也就是说科学素养不仅包含了科学知识和科学措施的学习、理解和运用、还包含人生观、价值观和现代道德伦理内容。如: (1)在处理与他人和与环境的联系时,能够应用科学的概念、措施、技术和价值进行抉择。知道任何问题都有科学的解决办法或通向科学办法的途径;分清经验与科学措施之间的异同;分清迷信与科学之间的异同。并能应用一定的科学知识和措施对实际问题进行判断和抉择。(认知领域) (2)认识到产生科学知识必须依赖研讨过程以及概念学说。在讨论问题和表达自己观点时,能够做到前后概念一致。当说不清楚的时候,不使用诡辩术。具有规则意识。(认知领域) (3)能够分辨科学证据和个人观点的不同。能够做到说话、办事、处理问题以事实为根据,尽量避免个人偏见与感情用事;防止个人意愿干扰客观观察。(认知领域) (4)能够证明事实和学说之间的联系。具备应用知识的能力。(认知领域) (5)明白科学来源于人类的视野,并理解科学知识的暂时性,当资料充分之后,知识会改变。在明白真理的相对性基础上,发展质疑精神、创新精神。(情意领域) (6)因为拥有充分的知识和经验,所以能够赞赏别人的科学成就。具宽容品质和谦虚精神;善于合作与交流。处理好独立人格与集体主义精神的联系。(情意领域) (7)对世界充满乐观的态度。目光远大,心胸宽广,热爱生命,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情意领域)
二、社会文化课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师范英语系专科阶段开设的社会文化课,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一些主要英语国家(英国、美国、爱尔兰、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社会背景知识和文化概貌,如地理、历史、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和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以扩大学生的文化视野,达到提高英语水平的目的。这门课程涉及面宽,牵涉的内容时空跨度大。因此,内容丰富,信息量和生词量居于各科课程之上,教学难度较大;同时,它也是集语法、词汇、阅读、翻译等多种教学内容为一体的一门综合性课程。极为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质疑、探索、归纳总结等科学的学习措施和科学的认识能力的培养,即科学素养的培养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