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沈阳大学新民师范学院2017级普师学生240名学生和2017级双语126名学生为调查对象,略论其英语学习水平,及其优化举措。 1探讨设计 1.1调查对象 2调查统计结果与讨论 2.1学生基本情况据调查显示,我院大部分学生(55.9%)的英语成绩属中下水平。经过半年的学习后,有近59%的学生还是不能适应大学英语教学。在问及不能适应的原因时,多数学生认为是由于基础差和措施不当(80.2%)。为此进行了一下调查:调查1:英语学习上的主要问题(四个问题均可多选)(1)内容多课时少(3.68%);(2)基础差(53.60%);(3)没措施(42%);(4)积极性不高(23.55%)。调查2:英语学习上希望的帮助(四个问题)(1)知识层面的指导(20.49%);(2)学习方式(50.89%);(3)兴趣培养(12.94%);(4)参与课堂(15.68%).调查1和调查2反映的问题是:学生的学习基础差,对英语学习没兴趣,而且学习无措施。人员少,层次复杂有时我院教学的一大特点。“参与课堂方式”这一项反映出,有相当一部分想要学习的学生,不能够适当地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传统教学模式仍需要进一步地改进。两个调查中“学习策略和措施”这一项的数据反映出,学习方式的进一步改进与提高需要我们教学工作者继续重视。学习兴趣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是激活内因的基本因素,是教育者成功的重要基础。无兴趣的课堂教学毫无意义。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过:“兴趣意味着自我的活动。兴趣是多方面的,因此要求多方面的活动。”因为“使活动、任务和材料多样化有助于避免学生注意力的下降和厌烦情绪的上升,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1]”。 2.2课堂学习方式调查当前上英语课时只有极少数的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但调查2却反映出截然不同的情况,有28.62%的学生愿意或非常愿意参加英语课堂的语言交流活动,说明尽管课堂上能主动发言和提问的学生极少,但大多数学生有参与课堂活动的交际欲望。应该引起教师注意的是,学生的课堂调查表现与他们的真实意愿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这种矛盾值得英语教师们反思。按照学习者喜爱的方式去组织教学,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2]和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促进语言学习。值得注意的是,学习方式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无意识地经常应用的内在特征;而学习措施是学习者有意识地用来辅助学习而使用的外在的技能;学习方式是调查现相对比较稳定的特征[3]。而从调查3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是存在的,有兴趣的学生比例占了53.25%,但学习方式,尤其是课堂上的学习方式种类繁多,有待优化提高。调查3:是否愿意参加英语课堂的交流活动非常愿意11.92%;愿意43.33%;随便25.31%;不愿意18.44% 2.3优化举措 3思考与建议 本次调查真实反映了英语基础一般的大学生实际普遍喜欢的学习方式,但是这毕竟是一次性的调查,如果能结合教学模式的改变,对同一批受试者进行跟踪探讨与调查,就可以进一步研讨按照学习者喜欢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是否真的会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另外,英语毕业论文,对学生课外学习方式的调查令人担忧:相当数量的学生不能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不能监控自己的学习行为。最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气氛,把学生的焦虑降低到最低程度;同时学生课外学习管理也不能放松。一方面优化第一课堂教学,提高其教学的质量;另一方面,大力加强第二课堂建设。学生好的语言学习者的特征之一就是他们具有能够在课外寻找机会激活所学语言的能力[4]。我们不仅要重视课堂教学的组织,而且要重视课外学习任务的管理。本次调查所反映的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为促进我院进一步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有效资讯,也希望为兄弟院校提供借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