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大学生普遍存在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低的现象,大量的实证探讨显示情感因素在很大程度上作用英语口语表达。在理论上,Krashen的“情感过滤说”也为这个发现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本文试着关系大学生论文范文口语方面在学习动机,自信心和焦虑情感因素的三个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研讨在口语教学中降低情感过滤影响,加大语言输入和提高语言输出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口语;情感过滤说;动机;自信心;焦虑;口语交际模式;论文范文 当前大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就是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低。这一普遍的现象折射出一个问题:中国高校的英语口语教学存在弊端。如何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便成了广大师生一直思考的一个热门话题。要想提高英语口语水平,必需先弄清楚作用或阻碍口语水平提高的因素,并针对这些因素有的放矢地提出解决方法,运用于大学英语教学中,以期取得理想效果。当前,大量的实证探讨显示情感因素在很大程度上作用英语口语表达。在理论上,Krashen的“情感过滤说”也为这个发现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 一、情感过滤说假说理论 情感过滤假说”(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最初是由Dulay&Burt于1977年提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释情感因素对英语学习过程的作用。他们将情感过滤定义为“:一种内在的处理系统,它潜意识地通过情感因素来阻止学习者对语言的吸收”。后来,Krashen在他们的基础上发展了这一理论。Krashen认为,有了大量适合的输入环境并不等于学生就可以学好目的语,第二语言习得的进程还受到情感因素的作用。语言输入(input)必须通过情感过滤才有可能变成语言“吸入”(intake)。情感因素起着对输入进行过滤的影响,Krashen称之为“情感过滤假说”。情感过滤网就是联系二语习得的各种情感因素,包括学习动机、自信心、焦虑感等。情感过滤网控制了语言的输入。较强的情感过滤减少了进入大脑的语言输入量,然而较弱的情感过滤促使大脑处理更多的语言输入。情感过滤假说关于英语口语教学具有重要启示。 二、口语表达方面存在的情感因素问题 本文首先从Krashen认为的情感因素的三个方面动机,自信心和焦虑略论当前大学生在英语口语交流方面存在的问题,以期找到相应的解决对策。 1. 大学生缺乏正确持久的学习动机 许多大学生学习英语不是出于自身的爱好和渴望,而是处于考试的压力,通过大学英语四级,六级考试,对学习缺乏明确的目标。学生的动机是作用外语学习成功的重要因素。如果一个学生全然无意学习外语,即使有很好的先天素质和语言环境,也不可能有效地掌握语言。大多数学生以通过各种考试为目的,急于求成,结果事半功倍。 2. 大学生缺乏学习的自信心 缺乏自信使学生不敢于主动接受新的学习任务和积极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无法成功参与口语交际活动,融人新的语言学习情景,解决口语学习“开口难”的问题。在“填鸭式”的传统英语课堂中,教师跟学生的交流、互动很少,即使跟学生有一些交流,其交流的对象也几乎就是为数不多的几个“优等生”。在英语口语的考查、训练中,学生的学习成绩及训练效果不理想,大多数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遭受无情打击,致使他们对自己缺乏充足的学习自信心,课堂上不敢发言和参加口语交际活动,主动放弃练习表达的机会,逃避学习任务中的困难,使自己置于学习活动之外,胆怯和悲观进一步加重了学习的负担。 3. 大学生英语学习中的焦虑感作用口语学习的效果 焦虑是指对目前或预计到对自尊心有潜在威胁的任何情景而产生的一种担忧的反应倾向。大学生在英语口语学习中既要面对就业要求的压力又要面对家长,老师期待的压力,于是在英语学习中学习者表现出不安、忧虑情绪。焦虑可能是外语学习中最大的情感障碍,高焦虑导致较低语言输入。我国学生普遍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高焦虑,高焦虑既减少了语言的输入又减弱了学生口语表达的信心。因此,高焦虑严重作用了英语口语的效果。 三、基于情感因素的外语口语交际教学模式 根据情感过滤影响的启示,我们可以建立以下教学模式来提升外语口语交际教学成效。 1. 以“激发性输入”培养积极的学习动机 交际能力是指在真实的自然情景中交流情感、信息的真实交往能力。培养真正的交际能力必须营造自然交际的场面和贴近现实生活的话题。口语教学中应该采取“激发性输入”如外文歌曲、趣味故事、诗歌、原版影片等。这些“输入”围绕学生共同关心的话题展开,以他们的语言活动为中心,引导学生了解外语国家的多元文化知识,引发丰富多样的会话主题,充实教学内容,提高运用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动机。 2. 以“激发性输出”树立自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