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将文化教学与大学英语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文化”(高长江,1992:16)。“语言的使用必然反映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而社会文化的发展又是语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交际则是将语言和文化统一起来的纽带”(张红玲,2017:189)。在跨文化交际中如果不了解对方语言的文化背景,即使英语讲得很地道,也可能出现语用失误,从而作用交际的效果,严重的会得罪人。比如,在西方社会问陌生人年龄令人无法接受,因为年龄在西方社会已经成了社会禁忌,尤其是对女士。问别人到哪儿去是多管闲事。“语言与社会文化的密切联系决定了语言教学与社会文化教学的密切联系。好的外语教学应该是二者同时进行的”(孟东维,王戈1997)。但我国学生缺少目的语的文化背景知识及其交际方式。所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在向学生传授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形式的同时,还应该向学生介绍文化背景知识并为他们创造语言应用的文化氛围,从而培养学生使用语言的得体性和交际能力。 3)大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交际能力这一概念最初是由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提出来的。他认为“交际能力”包含以下四个方面:①懂得某种说法是否合乎语法;②懂得某种说法是否能被别人接受;③懂得某种说法适合什么样的场合;④懂得某种说法实际出现的可能性有多大。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大学生的交际能力不尽人意,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中国缺乏英语教学的自然环境。我们知道,儿童在习得母语的同时,也自然地掌握了该语言的社会文化规则。而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几乎都是在教室里进行的,学生在课外甚至在课堂上很少有环境和条件来应用已学过的英语知识。又由于大部分教师为了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任务和提高四级、六级的通过率,他们没时间去关心如何提高学生的交际水平,更谈不上创造大学英语教学的自然环境。缺乏英语教学的自然环境,交际能力自然就无法培养。此外,我国的英语课上学生人数多,教师难以组织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 4)大学英语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语篇意识。“语篇意识是促进语言知识向语言能力转化的保证”,“语篇能力的形成是语言交际能力形成的关键因素,语篇能力的高低直接制约着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水平”(侯松2017)。桂诗春教授(1988)在谈到语言能力的培养时指出:“一种误解是认为语言能力不强是由于词汇量不够大,其实词语是不能孤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