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喻认知理论在大学英语语篇词汇教学中的运用(2)[英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英语论文 责任编辑:小天老师更新时间:2017-04-21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学生们猜测line在这里应该是什么意思。学生的回答让人啼笑皆非。其中有人说是:白内障、眼屎,更有学生说是:看对眼了,眼里只有她。在老师的帮助略论课文上下文之后,有人猜到“皱纹”这一词义。然后大家都表示赞同。这样,学生不但通过自己的努力,猜到了正确的词义,理解了课文,还使得课堂教学气氛变得活跃。

2.2喻体与本体没有相似性的隐喻认知

英语学习中经常碰到一些按常规的隐喻认知机制无法理解的隐喻词汇。它们的喻体与本体之间没有相似之处。对这类隐喻的理解一般离不开语境,语境可分为语言语境与非语言语境。下面分两方面介绍。

2.2.1语言语境制约下的隐喻认知

语言语境指语言的上下文,即句子所处的段落和篇章的位置。在对受语言语境制约的隐喻词汇的认知过程中,语境对词汇的意义起着很强的限制和明示影响,它可以排除词汇的歧义与多义性,把词汇的真正含义传递给读者。

(3)The laws are based either on“community property”(split evenly)or on“reasonable distribution(”whatever a judge thinks is“fair”)。根据文章语境,此处讨论的是婚前协议。句中的“community property”指的是离婚时,夫妻双方的共有财产的分配。因此“,Community”的义项相应为“共有、共同”,而不是常见的“社区、社会”。

由此可见,语境对隐喻的判断与理解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必须借助于具体的语境,读者才能领会作者的用意,理解词汇的隐喻意义,否则将会引起歧义,导致语言交际的失败。

2.2.2非语言语境制约下的隐喻认知

非语言语境指言语交际过程中某个言语单位表达某种特定意义时所依赖的各种主客观因素,它包括社会环境、文化背景和自然地理背景等。大学英语教材中这类隐喻也比比皆是,它们成为英语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对此类隐喻的学习,不仅可以深化英语知识的学习,还可以强化目的语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如:

(4)This is the last straw.

译文:我再也无法忍受了。

这一表达源于一英语谚语It's the last straw that breaks the camel's back.它的意思是在完成一项任务或处于某种境况时,某人最终再也无法承受的最后一点量。作者借此谚语隐喻:最终让他再也无法承受的是在一个女人手下工作。生动形象地传达了作者的意图。又如:

英语论文网站英语论文题目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