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英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英语论文 责任编辑:小天老师更新时间:2017-04-21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本文就当前我国非英语系大一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度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实际状况、跨文化敏感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二者间有无关联、第二语言学习者能否通过提高跨文化敏感度从而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等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讨。采用调查探讨的措施,开展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跨文化敏感度的问卷调查。被试者是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一年级非英语系学生共148人。本探讨采用定量的措施进行相关性略论,主要工具是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14.0。 本文以K.Cushner的跨文化交际敏感度目录表(ICCS)为基础,将问卷翻译成中文问卷,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关于个别问题进行了改动, 例如将I cannot eat withchopsticks改为“我不会使用刀叉”。目录表共包含32个问题,英语论文,采用标准利克特量表,要求被试就跨文化交际敏感度涉及的五方面问题作答,从“完全同意”到“完全反对”共在七个标准中作出选择。 
  一、实验结果与略论 
  1.跨文化交际能力试卷的分数分布情况被试者在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测试中,得到最低分为30,最高分为90,平均分为72.9392,标准偏差为11.52310。相关于跨文化敏感度的标准偏差16.47810,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标准偏差应该算比较小。这表明在跨文化交际能力这一方面,被试者有更多的不同点。此外,考虑到各分数段的分布情况:低分数段0-60,中等分数段60-80,高分数段80-100,平均分数72.2973表明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处于中等水平。 
  2.跨文化敏感度问卷的分数分布情况 
  跨文化敏感度(IS)包括5个分项:文化整合能力(C),行为能力(B),知识能力(I),对待他人态度(A),以及移情能力(E)。 在跨文化敏感度方面,被试的最低分为104,最高分为190,平均分为151.6284,标准差为16.47810。具体来说,B,A, E, I项的标准差大约为4, C项的标准差约为8。标准差最大值在IS项上,为16.47810。因此,可以得出被试在C项上的差别导致了其在跨文化敏感度上的较大差别。总的来说,就低分数段、中等分数段和高分数段(32-95,96-160,161-224)来讲,在这这项调查中被试的平均分为155.58,属于中等偏上水平。具体来讲,根据各项的低分数段,中等分数段,高分数段的划分来看,即:C(10-30,31-50,51-70),B(6-15,16-30,31-42),I(6-15,16-30,31-42),A(5-14,15-24,25-35),E(5-14,15-24,25-35),被试在I,E项上得到高分;在A项上得分为23.7365,非常接近高分范围25-35;B项得分属于中等偏上:在C上学生得分为42.1959,处于中等分数的中间位置。这就是说,在这项调查中被试者在知识能力、行为能力方面表现比较好,在对待他人态度以及移情能力(E)方面也表现也不错,但在文化整合能力方面就相对比较薄弱。与此同时,跨文化敏感度的标准差要比在跨文化能力的标准差要大。这一现象正好说明尽管跨文化情感与跨文化能力有相似之处,他们依然不同,并且它们的不同之处足以让他们成为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3.跨文化交际能力与跨文化敏感度及其分项指标间的相关联系的定量略论 (1)跨文化交际能力与跨文化敏感度之间的相关联系。数据略论结果为我们认识跨文化敏感度同跨文化能力的联系提供了十分重要的依据。在所有的成对的对比中,跨文化敏感度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之间的相互影响最为明显,它们之间的相联系数达到0.841, 这个值比跨文化交际能力与跨文化敏感度的5个方面的相互影响的值都高(五个方面的值分别从0.375的到0.631不等)。 这个值表明,跨文化敏感度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是紧密地关系在一起的。换句话说,如果交际对象缺乏足够的跨文化敏感度,跨文化交际能力会受到作用,具体的讲,交际效果和交际质量都会大大降低。而且此相联系数的显著性达到了p<0.001的水平, 这说明了实验得出的跨文化敏感度与跨文化能力间的相关性具有非常高的统计学意义。 
  (2)跨文化交际能力与跨文化敏感度的五个分项(CBIAE)之间的相关联系。皮尔逊相关略论得出的结果表明,在跨文化敏感度的5个分项,文化整合能力(C)和行为能力(B)的系数最高,分别达到了0.632和0.607。知识能力(I)紧随其后,相联系数达到了0.559。对对待他人态度(A)以及移情能力(E)的相联系数相对较低,英语论文范文,分别为0.375和0.409。结果表明,跨文化交际能力同跨文化敏感度5个分项间其他层面之间均存在着一定的相关联系。文化整合能力(C)、行为能力(B)、知识能力(I)比对待他人态度(A)及移情能力(E)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关系更紧密。  
 (3) 跨文化敏感度与其五个分项 (CBIAE) 之间的相关联系。在跨文化敏感度的5个分项目中,文化整合能力(C)的系数最高,为0.795。然而,对待他人态度(A)以及移情能力(E)的系数较低,分别为0.208和0.291。也就是说,文化整合能力(C)。行为能力(B)。知识能力(I)与跨文化敏感度有着非常紧的关系,而对待他人态度(A)以及移情能力(E)与跨文化敏感度的关系则相对较弱。
  二、结论与启示 
  1.英语教学中“教”的特点大学非英语系英语教学中已经将语言知识教学和文化教学相结合。在语言知识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已经有意识地进行了有关目的语文化的教学。在文化教学中又以相关文化知识点和具体的文化知识的学习为主。因此学生普遍对具体的文化知识有一定的掌握,在问卷调查和测试中的相关部分得分较高。缺乏深层次系统性的文化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对引起文化现象造成文化异同的深层原因如不同文化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信仰等涉及较少,因此导致了学生对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异同现象的不理解甚至是误读。 
  2.英语教学中“学”的特点 
  在文化学习中,学生较为偏重于对具体的文化知识现象的了解,而关于引起这些文化现象的深层次原因缺乏足够思考。学生在思维意识层面上对异文化的认知度较高,有利于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学生在对待他人态度和移情等方面能力较强,表现在分项得分较高。在外语学习中利用这个优势将会有助于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经过略论跨文化交际能力试卷和跨文化敏感度问卷调查表,笔者也发现了跨文化交际以及外语教学中应引起重视的问题。 
  3.对英语教学的启示从以上的相关略论可以看出,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跨文化敏感度的相关程度非常高。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可以利用两者的相关联系,通过提高学习者的跨文化敏感度从而提高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具体而言,在跨文化敏感度中,又以知识能力、移情能力和文化整合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更为相关。所以,在提高学习者的跨文化敏感度的过程中,应以这三方面为重点,并兼顾对待他人态度和行为能力这两方面。要注重对文化知识和文化整合能力的培养,特别应从行为能力方面着手,全面提高跨文化敏感度,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