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新教学大纲里虽然规定了对英语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但对新设学科商务英语的人才培养并没有具体的目标要求,这就迫切需要我们对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制定明确的目标,尤其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到底应该遵循“英语本色”还是“商务本色”,更是当前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对于商务英语的学科属性问题 对于对商务英语学科属性的划分问题,我国相关学者作了初步的认定,例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商务英语理论探讨组的林添湖教授在 2017 年的专著中首先明确了“商务英语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分支是客观存在的”。他对商务英语的学科界定是“商务英语是一门结合国际商务学和语言学科形成的交叉的、边缘性学科”。[1]商务英语的学科性质与普通英语不同,商务英语是以商务知识( 包括经济学、金融学、营销学、法律、管理学、会计学等) 为核心,以英语为语言媒介的专门商务用途英语。商务英语因此,对商务英语的界定我们可以从广义的运用语言学来入手,商务英语可以定位为语言学、运用语言学门下的一个分支学科,与心理语言学、法学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等学科并列。[2] 商务英语系设置的目的是为了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来培养既会英语又懂商务的复合型人才。从这个意义上讲,商务英语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从传统英语教学的“单科式”向运用性、复合型、宽口径的人才培养模式去实现。由于当前对商务英语的教学目标并没有统一的大纲可以遵循,因此各个高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上也有很大的异同。我们对黑龙江科技大学、上海对外贸易学院、西安外国语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等院校本科生商务英语系的培养方案进行了初步调查,并发现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方案: ( 1) 英语系课程 / 商务英语课程; ( 2) 商务专业课程 / 英语系课程 / 商务英语课程( 全英文授课) ; ( 3) 商务专业课程 / 商务英语课程 / 英语系课程( 中文授课) ; ( 4) 英语系课程/ 商务专业课程( 英文授课) ; ( 5) 商务专业课程 / 英语系课程( 中文授课) ; ( 6) 商务专业课程( 全英文)/ 部分英语语言课程。从上述 6 种教学方案可以看出,第一种培养模式“英语系课程 / 商务英语课程”把商务英语课程作为英语系的一个模块来授课。即英语系的学生在大一、大二期间主要学习英语课程,到大三时进行专业方向的选择,有些学生选择商务英语方向。这种培养模式的主要特点是教师授课以英语为主,辅助学习商务知识。这样培养的学生有较扎实的英语功底。不足在于,教师多为英语系出身,缺乏商务知识背景; 教学编排凌乱,缺乏完整的商务教材体系; 在大多以英语系背景的老师带领下,学生容易侧重语言方面的学习而忽略课程本身的商务性质。因此,这种教学模式并没有把商务英语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体系,还是单纯坚持“英语本色”而忽略了“商务特色”。随着高校与市场接轨的程度加深,很多院校不再采取第一种教学模式,而是采用其余五种带有“商业特色”的教学模式。但从上面第三、五、六这三种教学模式上来看,似乎又忽略了英语的基础影响,而带有“商科”之嫌。尤其是第三、五这两种教学模式采用中文授课的方式虽然有利于学生较为系统的学习商务知识,但是这不免忽视了英语的文化环境,不利于对学生英语语言技能的培养。因此,这样的教学模式又脱离了“英语本色”。第六种教学模式明显带有很强的“商务性”,过分的强调商务专业,严格意义上讲这种教学模式不能算作商务英语系。比较而言,第二、四种教学模式较为理想,在英语授课的背景下学习商务知识,这样不仅没有脱离“英语本色”,而且体现了一定的“商务特色”。尤其是第二种教学模式,英语论文范文,在学生懂得一定商务专业知识后再辅助以英文课程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懂得一定商务背景的情况下,于英文学习中灵活运用,最后向“商务英语课程”过渡,这样形成了一个很好的衔接。通过对以上几种教学模式的略论,我们不难发现,商务英语这门课程到底是坚持“英语本色”还是“商务特色”是学校对该专业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要考虑的核心问题。 三、对于商务英语本科专业的课程体系设计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