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2收集学生作业每人7份,共收集511份。为保证作文评分的信度,每份作文均由两位教师批阅,评分各项目包括语法、词汇、衔接、谋篇、内容和总成绩,成绩取两位教师的平均分。每次评分前、后都检验两位阅卷者的相联系数。经统计,前、后测阅卷者综合相联系数分别为0.958和0.909,前、后测作文的综合相联系数为0.897,符合作文评卷的信度要求。 3探讨结果、数据略论与讨论 3.1问卷略论在问卷调查中问题设计主要包括:学生的写作习惯、写作过程及措施等方面的异同。写作习惯的问题包括如记英语日记,抄录实用英文句子等;写作前的问题包括如预先写提纲、打草稿等;写作中的问题包括如套用模板,应用刚学过的词句等;写作后的问题包括如完成写作后复查,请老师同学修改等。问卷采用Likert的5分量表:“5”表示与我的情形完全一致,“1”表示与我的情形完全不一致,“4”、“3”、“2”表示不同程度的一致。分值3是个分界线。实验前调查问卷的略论表明无论是控制班还是实验班大部分学生的英语写作的写作习惯都不太好,分值都在2左右。写作前和写作中的情况稍好,且控制班分值略高于实验班。而写作后是个比较薄弱的环节。总之,实验前控制班和实验班两班情况并无显著异同。经过对前后调查问卷的略论和对比,发现实验班在经过一个学期“模因论”的学习后写作习惯和措施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其中写作习惯和写作中两部分有较大幅度提高。 3.2实验班与控制班测试结果对比略论 3.2.1教学实验前测试在前测中,笔者对实验班和控制班的学生在语法、词汇、衔接、谋篇和内容五个方面分别作了独立t检测,本探讨的显著性水平为0.05。经过双尾t检测,英语论文网站,结果显示实验班和控制班在这五个方面的成绩和总成绩的显著性都远远大于0.05。这进一步说明,在进行教学实验前,实验班和控制班的学生的写作水平没有显著异同,这是进行本次教学实验的先决条件。 3.2.2教学实验后测试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实验,收集统计实验班和控制班学生的作业,并对两班学生在上述方面分别进行独立t检测,衔接、谋篇和内容三方面和总成绩的显著性小于0.05,说明在经过教学实验后,两班学生在这三方面表现出明显异同,同时两班的总成绩也有了显著异同。 4教学启示和局限性 总之,本次探讨采用调查问卷和作文测试的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调查措施,客观具体地说明了“模因论”教学模式能有效地提高高职学生的商务英语写作能力,并且证明了它对宏观语言能力的促进影响大于对微观语言能力的影响,即“模因论”教学模式在衔接、谋篇和内容三方面的促进影响大于其在词汇、语法方面的影响。但是本探讨进行时间较短,实验样本较小,且探讨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一些没有测量出来的干扰变量的作用。尽管本实验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却揭示了学生商务英语写作水平的提高与“模因论”教学模式的重要联系,为高职商务英语写作教学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李执桃.模因与商务英语写作[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7(3). [2]王静.基于模因论的商务英语写作教学模式[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7(1). [3]陈旭,李晓黎.模因论与高职高专英语写作教学[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4). [4]孙帮俊,王娜.模因论对外贸英语函电教学的启示[J].继续教育探讨,2017(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