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拓展文化背景知识,促进商务英语学习和教学的效果 语言不是孤立,是存在与社会、文化这个大环境里的。翻译家王佐良先生说:“ 翻译者必须是一个真正的文化人。人们都说:他必须掌握两种语言,确实如此;但是,不了解语言当中的社会文化,谁也无法真正掌握语言。”(郭著章,李庆生,2017:170)。例如:Bright red costumes, with hats, shoes, a n d s t o ck i n g s t o match, are to be all the craze in the Spring. Smart women will have to be careful not to yawn in the streets in case some short sighted person is on his way to post a letter. 这段话,尤其是后一句,如果不了解英国的社会,而仅仅按照字面直接翻译出来,会使读者不知所云。原因是中国的邮筒的绿色的,而英国的邮筒是红色的。这样,就可以通过增加适当的注解式文字,对该文本进行翻译:“时髦的女士身着鲜红的服装,加上与之颜色相配的帽子、鞋子和袜子,这种风尚在春季十分流行。但她们在英国街头可千万不要打哈欠,要不然,那些近视眼们会误以为遇上了红色的邮筒而往她们的嘴里塞信。”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输入这样的背景知识,才能让学生明白这句话。并且,通过翻译这一教学活动,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提高其阅读理解能力,并以此鼓励他们收集相关背景知识,拓展其对国外社会、文化、生活等各方面的信息的获取面,有助于他们日后在商务活动中的跨文化交际。
3.2 提高学生的个人表达能力,提高个人的整体文化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有些学生对英文文本是理解的,但是,要其表达出来,却颇有困难。这归咎于他们的表达能力有限。翻译家余光中曾有这样的表述“将外文译成中文,需要该种外文的理解力和中文的表达力。”长期在培养外语思维能力的教学指导下,学生对英语的理解力有所提高,但他们的中文表达能力却不尽如人意。对英文句子的翻译,要么是按照原文的句型生硬地译出来,要么无法用合适的字词表达,亦或者无法用中文体现原文的语言风格或语气。要提高个人的整体素质,翻译家傅雷提出了具体意见:“ 平日除钻研外文外,中文亦不可忽视,旧小说不可不多读,充实词汇,熟悉吾国固有句法及行文习惯。 无适当之鉴赏能力,无相当之社会经验,无充分之常识,势难彻底理解原作,即或理解,亦未必能深切领悟。”(许钧,2017:160)。例如在一段对乘坐低成本航空企业的航班的评价中有这样的表述:my seat was a little uncomfortable ,but the fact that there were no delays made this bearable, as did a nice cup of real coffee. 许多学生对real coffee 的翻译是“真正的咖啡”,难免有歧义,不妨用“货真价实的咖啡”来表达乘客的满意。又如:On board, duty-free goods were available, but the same c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