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英语教学与观察学习的关系 观察学习的理论基础是三元交互影响论,即行为、心理与环境三因素共同影响于人类的外显行为。首先看行为与心理。作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人而言,人在做事之前一般会有一个大致的预期或称目的性,它起到引导行为的影响。再来看环境与心理。社会个体的心理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植根于特定的历史环境。舍生取义的价值取向已然转化成和谐共处,同理,轻松的课堂环境有利于激发出学生参与的热情。因此,班杜拉做出结论说,“人的行为受心理与环境的共同作用,而且三者是交互影响”。[5] 这种视角已经突破了传统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框架,把强化理论与信息加工观点结合起来,既强调行为的操作过程,又重视行为产生过程中的内在心理。 英语对大部分中国人来说是外语(区别于二语),这就决定了英语学习必然是一场持久战。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有哪些因素会作用到自我效能感的获得呢? 第一,英语学习经历。个体以往的经验会自觉而适当地储存于记忆中。如果个体回忆到的信息是积极而轻松的,那说明该个体认为自己是相对成功者。 第二,教学目标的设定。教育界熟知的“最近发展区”可以在此环节发挥影响。[6] 当目标难度略高于学生的能力,并且保证学生通过努力能够解决时,最有利于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第三,学生的归因方式。“人们对学业成败的解释主要有四个因子,即能力、努力、难度与运气”。[7] 若学生将英语学习成功的原因归于外部不可控因子,如难度小,运气好,自我效能感就不会增强;若归于自己的努力或能力,就会获得自我效能感。
三、观察学习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旅游英语的教学方式与目的均不同于中等教育,结合班杜拉的理论,笔者认为,可以采用如下的运用方式。 首先,创设和谐的听力环境。听力本身是一项高强度的训练活动,要求听者全神贯注,努力获取所需信息。教师应该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的听力材料以激起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探讨表明,“听力自我效能感与成绩的相关联系高于听力策略与成绩的相关联系”。[8] 其次,同伴互助最利于口语能力的提高。就中国的旅游英语课堂而言,笔者以为,教师只能扮演引导人,更多的是让学生自己找话题,再由同伴监控表达,因为“学生需要同伴(相关于教师)的言语劝说与激励且效果明显”。[9]这正好符合班杜拉的替代强化的解释。 再次,以读促写。阅读并非无目的的泛读,笔者以为,不同的人应该阅读不同的材料,前提是该材料本身或文章的作者可以作为学生的榜样。阅读也是学习他人写作的一条重要途径。理性认识的深度首先取决于感性认识的广度,一个不能将自己的思想准确、清晰、详实地表达出来的人,又怎能让别人信服他的观点的深刻性与丰富性?这里,模仿写作恰恰为学生指明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而写作训练反过来必然促使学生主动阅读,否则,写作将成为无源之水而枯竭。 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指出了模仿及替代性学习的意义,对当今旅游英语教学依然起到核心指导影响。他提出的自我效能感是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