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英语课程标准的不断实施,传统初中英语教学理念的落后性越来越突出,英语阅读教学理念及模式的改革迫在眉睫。阅读是英语教学的重要一环,在试卷中也占很大的比例,英语论文,阅读能力不佳会直接作用学生的考试成绩。所以,英语教师调整教学策略,变革教学理念,是实现英语阅读教学实效化的关键要素。而且,阅读教学不能单纯地停留在对文章段落的翻译上,应该利用阅读培养学生理解、归纳、略论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要先调查学情,然后拟定出具体的教学方案,并时刻思考该如何教,怎么引导学生略论,以此让教学更具成效。
一、重视学生个体异同,从兴趣层面入手
初中生是英语阅读教学的主体,他们是有情感的生命,受到家庭环境、生活环境、人际交往、知识面的制约,个体之间存在明显的异同。尤其是在学习能力、学习措施、情感特点、性格态度方面,这些因素不仅制约着他们自身的发展,同时也是教师所要关注的重点。若想全面激活初中生的英语阅读兴趣,首先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异同,利用难易适中的阅读材料唤醒他们对英语阅读的情感。阅读材料的内容可以是多样化的,比如历史故事、风土人情、名人传记等,根据阅读材料内容的不同,教学手法也应适当变化。故事性强的阅读材料,可以将其延伸为课堂小品(对话为英语);难度大的阅读材料,可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之间互动交流,把握知识。针对学生个体异同性,比如能力偏弱的学生,可以将翻译某个段落作为他们的阅读任务;能力偏强的学生,可以为他们布置一些探究性强的问题,比如略论材料中的某个段落隐含哪些知识点等。这样,全体学生都可以得到锤炼。
二、问题设计循序渐进,从梯度层面入手
英语阅读学习初期,我们应该控制内容的难度。若太难,学生学不会;若过于简单,则学不到知识。所以,控制阅读材料的难易度,让材料中的问题具有梯度性,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不断成长,这无疑是一项教学重点。在开展英语阅读教学的时候,依据学生的实际学情,尽量设计一些铺垫性问题,并让问题与问题之间环环相扣,循序渐进,从而为学生构造出一个良好的适应空间。这样,学生便不会因为问题太难而产生不快情绪。
如学习《Thomas Edison》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链:Who was Thomas Edison? Why did Tom’s teacher send him away from school? Do you think Tom was clever? Why? Why was Tom’s mother saved?
通过这些由易到难的问题,学生一点点脱开材料的神秘外衣,当他们看到里面精美的“果肉”时,英语毕业论文,知识也就学到手了。从心理学的层面来看,这种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的问题形式不仅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并且还能培养他们的逻辑略论能力。
三、确保问题巧妙灵活,从策略层面入手
在英语阅读教学设计问题的时候,教师要对提问策略给予充分考虑。从纵向来看,问题设计要满足课堂不同时间段的要求;从横向来看,问题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学情。为了满足这样的要求,教师必须设计出巧妙的问题来突出功能性,继而让学生把握英语阅读的命脉所在。
首先,针对阅读材料的性质,设计不同形式的问题,比如填充补续等。其次,把握时间,问题不能随意拿出来,要根据具体的讲解情况挪到课堂中。第三,问题要有逻辑性,不能东一句,西一句,否则会让学生“云里雾里”。
四、在课堂中落实阅读,从时间层面入手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知识是积累起来的,单凭一节课的讲解并不能让学生把握英语阅读的精髓。所以,教师要从时间的层面入手,长期不懈地致力于英语阅读教学,从而让学生在日积月累中提升阅读能力。
在课堂中落实英语阅读教学,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首先,讲解单元课前进行充分备课,并准备一些与课文相关的材料知识,以便课堂“热身”之用。其次,精心设计问题,让问题引领学生从课文学习延伸至阅读练习,指导学生把握细节,比如有关“why”“how”“what”的基本要素。最后,鼓励学生使用简单的语言阐述课文的中心思想,以及其中涉及的几大方向。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英语阅读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所以教师在这个环节中不能一味追求学生对语法和句型的把握,要纵观全局,方可实现最终目标。
综上所述,提高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实效化,首先要明白阅读的意义所在,以及什么是阅读。阅读与教材是融会贯通的,我们应该将阅读与教材紧密结合起来,鼓励学生利用书本中的知识去审视阅读并延伸思路,继而更好地巩固英语知识。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我们要积极鼓励学生大胆去猜、大胆去想,让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以锤炼,并以此明确初中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而且,合理的阅读教学可以促进初中生英语思维的生成,拓展他们的认知范围,从而让他们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更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