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迁移探讨对外语教学的作用[英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英语论文 责任编辑:王教授更新时间:2017-04-24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一、概述
  语用迁移(PragmaticTransfer)指的是外语使用者在使用目的语时受母语和母语文化的作用而套用母语的语用规则的现象。不同文化的人在跨文化交际中把自身的文化背景、价值取向、社会规范等方面应用在目的语的言语行为上,造成交际中的语用迁移,甚至语用失误。
  二、语用迁移的分类
  语用迁移是诸多因素造成的,英语毕业论文,在跨文化交际中很常见。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不了解目的语交际文化和规范,在语言使用过程中无意识且不可避免的将母语的文化和语用习惯迁移到目的语中,导致语用失误,甚至交际失败。
  1.语用负迁移 。语用负迁移属于母语对目的语的一种作用,表现为给目的语的理解和表达注入了不同的理解和表达方式。根据Kasper的语用学分类理论,我们把语用负迁移可以再划分为语用语言负迁移和社交语用负迁移。前者主要是产生于句法、词汇形式上的“对等”迁移和言语策略的负迁移,而后者主要涉及到社会习俗和价值观的异同。
  (1)语用语言负迁移。英语学习过程中,语言使用者按照母语的句式套路和标准理解目的语的句式或表达。这样就会导致表层结构未变,但是实际意义有时却相差甚远。例如: a black sheep 字面意思是“黑羊”,其所要表达的含义是“害群之马”;busybody字面意思是“忙碌的男孩”,其所要表达的含义却是“爱管闲事的人”;[专业提供论文/的服务,/ .T]显而易见,当母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中所表示的概念不对应,或词语带有某一民族独有的感情色彩时,就会发生负迁移现象。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们不能单一的进行词汇教学,而要结合到对应文化背景中,注重两种文化背景的比较,使学生了解两种文化的词语异同在语言中的不同表现形式。
  (2)社交语用负迁移。社交语用负迁移指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不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异同,导致语言形式选择上的迁移。这与谈话双方的身份、语域、话题熟悉程度等有关。例如,谦虚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中国人在受到别人的夸奖时,通常会说“过奖,过奖” “惭愧、惭愧”等词回答,以表示礼貌和谦虚。如果我们把这种表达方式生搬硬套地用到英语中去,用“You flatter me.”或“I feel ashamed."会使听话者感到困惑不解,这就是典型的社交语用负迁移表现,可能造成交际的失误。
  2.语用正迁移。母语语用知识对二语语用的习得也有正面作用,就是说语用正迁移也存在。 在这个方面,有人探讨了各种不同母语(包括德语、丹麦语等)的学习者在习得西伯来语和英语的过程中,能够把请求言语行为的非规约性语用信息间接的迁移到跨文化交际中,这种语用信息与目的语在实施请求言语行为时所需的语用信息类似,是典型的语用语言正迁移现象。
  三、作用语用迁移的因素
  语用迁移的作用因素主要如下:
  1.母语的社会语言模式。母语的社会语言模式是作用语用迁移发生的社会语言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虽然学习者对外部语境因素(如对话者的熟悉程度和相对地位)和内部语境因素(如接收程度、要求目标合理性、道歉义务)等都非常的敏感,但是他们习惯把母语的社会语言常规用来实施二语中的言语行为,如道歉、要求、拒绝等,这就意味着学习者交际策略的变化和他们母语的社会语言模式一致。
  2.对目的语的熟悉程度。语言能力与语用能力成正比,即当学习者的目的语趋于成熟时,他们的语用能力也随之提高。我们也观察到,总体而言,目的语高级阶段学习者的语用负迁移现象少于初级阶段的学习者。这与学习者在初级阶段由于缺乏足够的目的语知识及其文化背景知识而在表达中更多地依赖其母语知识及其使用规则有关。然而,英语论文,学习者很难达到完美的程度,即使是英语学得很好的中国人也很难摆脱母语及本民族文化对其思维方式和交际行为的作用。
  除了上述的因素之外,诸如年龄、性格或者学习环境等变量,都能够作用语用迁移的发生,由于对外语感知的能力有限,很难每次都能准确理解这些暗含意义。
  四、语用迁移探讨外语教学的启示
  1.鼓励学生大量输入目的语。学生跨文化意识淡薄、语用能力停滞不前,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因为目的语输入的缺失。在现代化教学手段逐步普及的今天,教师应该创造各种条件鼓励学生接触各种语言材料,输人更多目的语,在提高语言能力的同时学习语用知识。首先,在课堂教学中,可尽量使用磁带、录像、电影等式向学生提供“真实语言环境”,提高学生对目的语文化和社交习俗的敏感度和认同感,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以英语为母语者是如何实施某些言语行为的。其次,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合适的材料,如英语学习网站、英语电影视频、英语故事等,供其在课后练习。再次,鼓励学生参加英语角或外语沙龙以及各种涉外实践活动广泛接触目的语文化,取得对目的语知识的感性认识。
  2.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语用能力。学习一种外语,不能在没有社会、文化因素的语言真空中进行,必须介绍文[专业提供论文/的服务,/ .T]化背景。外语教学强调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语言能力为目标,这对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不失时机地提醒学生注意中西方文化异同,传授语用知识,不断加宽、拓展各种文化背景面,适人、适地、适时进行文化交际。
  五、结论
  语用知识是可以有意识的习得的,也是可以教的。外语教师必须首先自己掌握相应的L2语用知识,然后再辅以合适的教学措施,促进学生对L2语用知识的学习,以减少语用负迁移现象,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避免交际失误。因此,在当今语言教学实践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显得十分的必要,且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
  [2]黄次栋.语用学和语用错误[J].外国语,1984.
  [3]蒋祖康.第二语言习得探讨[M].北京:外语教学与探讨出版社,1999.
  [4]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