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理论”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英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英语论文 责任编辑:王教授
更新时间:2017-04-24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 要:本文结合教学实例阐述了教师在英语课堂中如何利用支架理论并在学生最邻近发展区上提供支持,为学生有效实现目前知识的意义建构提供帮助,最终实现使学生在无需教师指导的情况下进行自主学习的目的。
关键词:支架理论 英语词汇 课堂教学
一、 问题提出的背景
每年参加中考作文阅卷,面对呈现在笔者面前平淡的学生著作,不仅让我再次思索:为什么学生阅读了那么多篇优美的文本,积累了那么多词汇,在重要的考试中却不会应用?作为教师,我们不得不思考这样的问题:我们是以何种方式开展词汇教学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的策略是为培养学生应用词汇的能力提供帮助的吗?许多教师把词汇从文本中剥离出来单独进行教学,讲述词性,列举例句,学生的任务就是背诵单词,这种方式太枯燥,学生怎么能记住、怎么会应用?我们的课堂教学需要转型。
二、 词汇教学课堂转型的必然性
上海市教育科学探讨院顾泠沅教授指出:课堂教学涉及每一位教师和学生。未来的课堂教学在教育观念和教学结构上,都将朝着以学生学习为中心这一核心内容发生转型,也就是“以学定教”。这一转型有一个金字塔形的课堂教学结构作为支撑,为教师提供了一种有效课堂的范式。金字塔中间一层的一半是在教师精准针对的帮助下的发展。“支架教学”正是指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所提供的帮助,以最近发展区作为教师介人的空间,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支持。词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应用词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不断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帮助,逐步引导学生从学习新词汇、理解词汇的意义到能应用这些词汇,才能实现有意义的词汇教学。诚然,词汇课堂教学的转型是必要的,更是必然的。
三、 “支架理论”的内涵
“支架”是建筑行业用语,是指工程中使用的“脚手架”(Scaffolding), 是建筑楼房时必须的临时性支持;特别是关于建造高楼大厦,更少不了这个支架。当楼房建好,这种支持就可以撤掉了。“支架”也可以用来形象地描述一种教学方式:学生被看作一座建筑,学生的学是在不断地、积极地建构自身的过程;而教师的教则是搭建一个必要的脚手架,支持学生不断地建构自己,不断形成新的能力。
“支架教学”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表现为,当学习者面对新的或难的任务时,教师通常给予他们必要的帮助;当学习者逐步掌握完成任务的措施时,这些帮助或支持就会逐步减少,以便把学习的责任从教师转移给学生。支架促进和提升了学习者以前的知识能力,并将新的信息内化。
四、 “支架理论”对词汇教学的意义
学生学习词汇的目的是能应用词汇,课堂上教师应着眼于逐步引导学生从词汇学习过渡到词汇应用。在这一动态学习过程中,教师应不断搭建“支架”或称为“脚手架”,帮助学生不断从一个台阶走上另一个台阶,支持学生不断地建构自己,不断地形成新的能力,最后实现词汇的真正应用。因此,“支架理论”为词汇教学提供了极大的理论支持。
五、 “支架理论”在课堂中的应用
下面笔者将通过在全区展示的一节牛津英语词汇教学公开课,对“支架理论”的应用进行阐述与探索。
笔者在全区展示的这节词汇教学公开课内容是上海版牛津教材8B Module 3 Unit 6的阅读文本France is calling, 这篇文章从法国首都、世界知名景点、艺术文化的作用、交通、农业五个维度介绍法国的美,英语论文网站,词汇丰富,行文优美,笔者在课堂上搭建脚手架帮助学生学会应用这些词汇,培养他们应用词汇的能力,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自己也能写出如此优美的文章。
1. 设置问题支架——帮助内化
词汇学习过程中,必须遵循第二语言习得的规律,使用各种有效策略。其中,通过有效设问寻找最佳时机进行词汇教学有利于学生高效地掌握词汇。笔者通过反复研读文本,同时结合学生现有语言水平,设计好每一个教学活动环节,高效地切入生词。在新词汇的学习过程中,笔者巧设问题创设情景,英语论文范文,收到理想效果。如,在教授world?famous一词时,笔者依次呈现英国大本钟和意大利比萨斜塔的图片,与学生进行如下问答:
T: Do you know it?
S: Big Ben. (并以相同形式让学生说出: Piza Tower.)
T: Have you ever been there?
S: No.
T: I haven??t been there, either. But we still know it? Why?
S: Because it??s world?famous.
T: Nice. The Great Wall is also a must?seeing to foreign visitors. Why? (为了巩固继续追问)
S: Because it??s world?famous.
T: Great.
如果笔者问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让学生描述图片,学生就可能会漫无目的地绕个半天也不能达到在具体情景中说出所要学的单词这个目标。所以,笔者给学生搭建的支架是疑问句I haven??t been there, either. But we still know it? Why? 这个问题一定程度上限定了范围,减少了学习的盲目性。
Laurillard认为,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需要教师的学习支持并建构学习经验,正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扮演着“促进者”和“帮助者”的角色,指导、鼓励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因此,笔者在课堂上搭建“问题支架”,启发学生,逐步引导学生顺着支架前进。
2. 巧设情景支架——增强体验
虽然文本写得很优美,但关于大多数学生而言,法国之于他们还是陌生而遥远的。因此,笔者通过巧设情景支架来丰富学生的体验。如,在设计应用词块enable ... to do这一环节时,笔者在PPT上呈现顾村公园、照相机的图片,同时给出了这样的情景: Spring is coming. It??s time to take a trip. Gucun Park is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tourist destinations in Shanghai. (这里顺便复现一下目标词块one of the / 形容词最高级 / 名词复数)Cherry?flower Show is held there every year. Why do so many tourists go there? Will they take a camera? 让学生就此情景编对话,在对话中应用enable ... to do这一词块。顾村公园是上海一个很受欢迎的旅游景点,它就在学生的身边,此活动情景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引起了他们的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的发挥和拓展提供一定的空间,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同时未脱离文本内容的大背景,使“以文带词”和“以词带文”相辅相成;与文本主题“旅游”保持了一致性。使对话具备合理性、现实性、相关性、明确性、可操作性和动态性。 |
免费论文题目: